誼與本分,永遠沒有定論。最近一連串的高鐵霸占座位事件再次引發了廣泛關注。對于這個問題,人們的觀點不一。有人認為,愿意換座位是一種人,不愿意換座位是本分。而另一方則認為,換個座位對別人方便,對自己并沒有損失,不同意換座位就是不懂事。

本月14日,一位名聶某某的子在高鐵上被人霸占座位,強行要回座位后,引發了對方夫婦及孩子的不滿。對方夫婦多次語言擾聶某某,最后甚至升級為打斗,夫婦二人毆打了聶某某。事件的視頻曝后,立即引發了輿論熱議。北京鐵路公安局天津公安于16日發布了警通報,稱他們正在調查這一事件。據通報,2023年9月14日16時33分,G2610次列車在石家莊站開車后,聶某某與田某某夫婦因瑣事發生口角并引發肢沖突,雙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手抓傷痕。列車乘警接到報警后及時趕到現場理。當天18時20分,列車到達天津西站后,天津西站派出所立案理該案件。目前,雙方均已就醫,并提出傷鑒定,結果仍在等待中。公安機關正在依法辦理此案。

從整個事件的過程來看,這只是一起普通的高鐵霸座事件,甚至都稱不上是事件。然而,警方的通報卻引發了軒然大波,許多網民對通報更興趣,甚至超過了對事件本的關注。在他們看來,似乎犯錯的不是打人者,而是鐵路公安。這主要是因為通報中存在三個低級錯誤。

首先,通報使用了一個大家不認可的詞匯“瑣事”。通報稱,雙方因“瑣事”發生口角并引發了肢沖突。這個詞用得非常模糊,讓人覺得好像雙方都沒有對錯。然而,正確的表述應該是,“田某某占了聶某某購買的高鐵座位”,這樣才能明確原因。對此,有網友稱,“看到這個‘瑣事’一詞不住笑了,笑后又倍荒唐,一個執法部門居然用這種法非法的模糊措辭,真的是無語至極。”

其次,在通報中提到了雙方都有不同程度的手抓傷痕。這又是一個模棱兩可的表述,好像兩軍勢均力敵。然而,視頻中清晰顯示,男子抓住了聶某某的胳膊,妻子多次打擊聶某某,甚至差點把掉。明明是明顯的碾,卻被說“互有傷痕”。事實上,聶某某顯然是在正當防衛的狀態,當然也可能是的言語表達有些過激。

第三,通報中的潛臺詞引發了民眾對“互毆”的擔憂。這個通報一方面沒有說明事件的起因,另一方面也沒有指出誰是害者,整篇通報給人以模糊的覺。這種表述引發了大家對“互毆”判定的擔憂。因為所謂的“互毆”幾乎就是一種“和稀泥”的態度,不分對錯,讓人非常厭煩。我們還記得今年5月在都高鐵上發生的打架事件,最終被定為“互毆”,被打的人因為多回打了一掌,反而被罰款300元,引發了輿論熱議。有網友指出,“王某某多打了一掌估計了定互毆的關鍵證據?但是是不是在當時楊某某的言語辱罵人攻擊并未停止,這才刺激王某某進行了二次反擊,互毆有點勉強。”

通報之所以被詬病,主要是因為通報的容沒有說明清楚,沒有揭示大家想要了解的真相。這樣的通報除了讓人更加困和不解,還有什麼意義呢?既然是通報,就應該把事說清楚,如果還沒有搞清楚,那就先不要通報。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