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高端養老市場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但是,高端養老機構的費用要比普通養老機構高很多,在經濟條件不足的況下選擇高端養老機構,無疑會給家庭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那麼,父母是否可以向子主張養老費用呢?近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八旬老人為住進高端養老機構,起訴四個兒負擔高額贍養費的案件。法院綜合考量老人的收、資產、狀況,子的支付意愿、經濟能力以及對老人的贍養況,對老人的贍養費訴求進行了分別酌定。本案的判決,既兼顧了利益平衡,又倡導了合適的養老方式,向社會傳遞出鮮明的價值導向。德,孝之始也,作為子有贍養老人的義務,贍養也不僅僅指經濟上的供養,更包括生活上的照料和神上的藉;作為父母,贍養需求亦應從實際出發,在條件允許的況下盡量減的經濟負擔,選擇合適的養老方式。

老太太何某今年88歲,丈夫早在20多年前就去世了。有四個兒,都已各自家,其中三兒離異,生活不寬裕;小兒長期在國外生活,不常和家里聯系;大兒、二兒也都忙于各自的生活,逢年過節雖能看問候,卻無法時時照顧。所以,老太太大多都是獨自住在位于北京市朝區的一套兩居室住房,自行照顧飲食起居。由于生活上經常無人照料,兒們幫先后找過幾位保姆,但總不如意。后來,何老太太聽其他老同事說,北京周邊有一家高端養老院,居住環境舒適,還有醫療設施,服務人員也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于是了心。經過實地考察,何老太太非常滿意,當即就決定住。但這家養老院價格比較昂貴,每個月基本費用就在12000元左右,還要一次一年的費用。何老太太的積蓄和退休金不夠,就找人墊錢先住了進去。接著,何老太太要求四個兒拿錢,但了釘子。尤其是三兒和小兒,聽說母親住了這麼貴的養老院,不僅不給錢,還緒激、語氣不善。于是,何老太太一氣之下,將兒們訴至法院,要求們履行對自己的贍養義務,均攤以自己名義已經支付的一年期養老院費用共計144000元;今后繼續按照這個標準支付贍養費,每人每月3500元。

兒和二兒表示,們自己也有家庭并且年齡也不小了,不能時時在母親邊照顧,雖然經濟能力有限,但們愿意盡最大的努力孝敬母親,母親要多們就出多。三兒表示,自己也60多歲了,沒什麼積蓄,雖然每月有退休金7000多元,但因為離婚了,名下沒有房子,也沒有其他住,只能在外租房,現在每個月房租也近4000元,再加上自己的生活開銷,手里的錢所剩無幾,本無力負擔母親主張的養老費。小兒表示,其出國時已經辦理了提前退休,每個月退休金只有2000多元,在國外也沒有工作,一直和丈夫靠著兒生活,所以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盡贍養義務,每個月可以給400元左右的贍養費。認為,母親有自己的住房,應當在自己的住房生活,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可以請保姆或者由其他在國流照顧,而不是去高端養老院來增加子的經濟負擔。

經詢問,各方確認何老太太和四個兒月收分別為:何老太太每月5547.5元、大兒每月4536.75元、二兒每月2774.92元、三兒每月7019元、小兒每月2933.54元。另外,何老太太銀行賬戶有存款5萬余元。何老太太表示,存款得留著用于日常生活,不同意拿去養老院費用。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在子不能近照顧時,老人是否可以要求子負擔高端養老院的費用。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的規定,年子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年子給付贍養費的權利。在確定子應支付的贍養費數額時,應參考當地經濟水平,被贍養人的年齡及狀況,基本生活、醫療需要,被贍養人的收、子數量,各個子的收與勞能力等相關因素。綜上,法院在充分考慮何老太太的實際需求、經濟況以及可替代方案的前提下,結合子的收況以及支付意愿,對何老太太后續贍養費用予以酌定。在法院釋明后,何老太太的大兒、二兒仍表示,母親主張多數額,便愿意支付多數額,法院不持異議,予以照準。最終,法院判決何老太太的大兒、二兒對已經產生的高端養老院費用各負擔35010元,此后每月給付贍養費各3500元;三兒、小兒對已經產生的高端養老院費用各負擔20600元,此后每月各給付贍養費800元。同時,法院在判決中指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德,無論子經濟能力如何,至言語上、態度上應當尊敬自己的父母。從當庭表現和當事人陳述來看,三兒、小兒對母親關懷甚,對待母親的態度冷漠,應予以改進。何老太太已年近九旬,除了經濟上的贍養,兒們應當給予更多生活上、上的陪伴和照顧。

司法實踐中對于贍養義務是否履行的評價,需要考慮被贍養人的贍養需求和實際支出,也要結合被贍養人的日常生活水平、當地消費水平以及贍養義務人的贍養能力等況,就個案況進行分析判斷,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綜合考慮。在解決養老領域問題中,應從道德與法律、家庭與社會等層面綜合施治。首先,應大力弘揚孝老親傳統德,推進德法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子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神上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員,應當經常看或者問候老年人。其次,應貫徹以人為本,滿足多元化養老需求。目前,政府也在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投,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開展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旅居養老、互助養老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顧和保障。再次,應共建和睦家庭,選擇合適的養老方式。【來源:山東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