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馬樹山舉報縣委書記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一事件牽了無數人的心弦。長期以來,馬樹山一直以捐資助學、扶危濟貧的善舉而聞名,然而他卻被控誹謗和誣陷的罪名。在社會輿論的監督下,這位75歲的老人最終重獲人自由,罪名也被一一撤銷。然而,這件事還未結束,有人需要為馬樹山“被誣陷”的事件承擔責任。
最高檢察長應勇指出,在馬樹山案件中,檢察機關存在嚴重問題需要追責。最高檢察院高度重視此事,專門派出領導前往河北指導案件辦理。在審查核實的基礎上,指令遷西縣檢察院依法撤回對馬樹山的起訴,并依法做出不起訴理。應勇表示,要在查清事實、準確定責的基礎上,嚴肅追責。
馬樹山的舉報事件不僅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更是對司法系構了震。這次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權力監督的深思,權力必須在人民的監督下行使,必須被制度約束,不能為滿足個人私的工。如果沒有民意,這次事件的結局會是什麼樣子?幾乎每一個熱點按鍵都可以看到撕裂的民意。輿論在約束權力和建設法治國家方面功不可沒。絕對權力往往導致絕對腐敗,如果沒有廣大民眾的監督和輿論導向,馬樹山老人可能不會被取保候審,也不會被國家更高部門看見,整個結局都會是截然相反。
因此,在此案中,涉嫌違法違規、濫用權利職能的人一定要到嚴懲。維護人民司法,讓人民滿意,是一切檢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方也指出,縣部門在辦案過程中存在嚴重問題,要在查清事實、準確的基礎上,按照司法責任制規定,嚴肅追責。
遷西縣的辦案效率神速,已經不僅僅是存在瑕疵或對法律理解有誤,而是閉著眼睛、著鼻子辦案。因為他們要維護的是領導的權威,或者說,數領導干部對司法機關的指使已經突破了司法的底線。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不是領導干部或任何一個人的私人“利”。
馬樹山事件嚴重違背了司法的公平正義原則,如果沒有輿論的監督,可能會導致冤假錯案。知法犯法,罪高一等。現在省委介調查,最高檢察也關注此事,將查清事真相,捋清相護的利益鏈,再把他們連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