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經打了近一年,然而結束的跡象卻依然不明顯。原本我們以為,一只大鵝對一只小,幾次撲騰就能解決問題。然而,事實證明烏克蘭并不孤單,因為他們得到了國和西方國家的支持,所以俄羅斯的對手并不僅僅只有烏克蘭。這個事實引發了我的疑問:如果我們早早卷一場與世界霸權的戰爭,結果會怎樣呢?
回顧歷史,面對銀河號事件、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南海撞機以及1996年和2022年兩次臺海危機,每一次事件都給了我們充分的理由發戰爭。幸運的是,我們在危機面前權衡了利弊,運用了“韜養晦”的斗爭策略,為國家的穩定發展創造了更大的戰略空間。
韜養晦斗爭策略的偉大之,并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采用韜養晦。強大者的威武是理所當然的,而對于弱小者來說,韜養晦是一種可選擇的生存斗爭策略。之所以說它神,是因為在這種策略中,因時、因地、因對象而變化萬千。
古人有韓信忍下之辱,最終為一代名將的故事;三國劉備擁有偉大的志向和良策,面對雄曹則采取韜晦之計,最終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近代,中共創建了“敵進我退……”、“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游擊戰法,也展現了韜養晦的靈魂。當代的韜養晦斗爭策略已經在國際關系中擴展了涵,包括實力不足時的暫時忍,為了保存實力而不與敵人正面對抗,默默發展以圖待機戰而勝之等等。鄧小平總結為“冷靜觀察、沉著應對、穩住陣腳、韜養晦、有所作為”的方針。
韜養晦并不是投降主義,而是一種斗爭藝。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眾多敵人的威脅,我們屢次采用這種斗爭藝,在各種危機中找到了維護祖國尊嚴和長遠發展利益的最大公約數,為國家爭取了幾十年的安全發展本利益。如果沒有這種斗爭藝,我們現在又怎麼能有如此底氣呢?
然而,總有一些人對國家正確的外策略指指點點。特別是一些退役的網紅,他們從二十年前開始就不停地喋喋不休地說些陳詞濫調,一會兒說國家“沒有戰略”,一會兒說國家“沒有底線”。他們顛倒了國家的恥辱和韜養晦之間的邏輯關系:似乎“國恥”不是因為實力薄弱,而是因為韜養晦造的;似乎按照他們的神勝利法,他們早就能夠輕易獲得勝利了!當涉及到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的底線被時,我們當然應該“堅決反擊”。但是如何“反擊”呢?有些人往往拿建國時期的戰爭作為例子,鼓吹直接開戰的強態度。然而實際上,國際形勢早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戰爭不再只是依靠兵力的人海戰和英勇的個人行為,而是綜合國力和高科技的對抗。當年西亞的伊拉克軍隊就是一個例子,很多時候他們連軍的面都沒見到就被先進武擊敗了。這時他們的“底線”還能發揮作用嗎?與此同時,軍卻投了7630億元的軍費,這就是打國力。再看銀河號事件,難道我們沒有底線嗎?然而,對方并沒有使用槍炮,只是干擾了我們的GPS導航,那我們用什麼來捍衛我們的尊嚴呢?這就是打科技,依然是綜合國力的較量。
我們應該大力倡導革命英雄主義神,但這并不是網紅和憤青鼓吹的以牙還牙、以對的蠻干。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當時我們完全可以擊落那架軍偵察機,但我們沒有這樣做,而是讓它迫降,然后對其進行了徹底拆解。這相比之下,更有重要意義,因為我們拆解了一架裝備先進的偵察機,這樣的意義只有我們自己能夠理解!當年我們的忍耐和堅持斗而不破,贏得了幾十年的高速發展黃金時間,我們的綜合國力和軍事實力與當年已經截然不同。
現在坐到談判桌前,我們才有底氣說“你們沒有資格跟我們談判!”這句話我們等了幾十年。如果按照某些“網紅”和二敢子的強策略,我們現在可能還在溫飽線上掙扎,這可能正是某些人最希看到的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