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韓國醫學界的一系列事件引發了人們對小國寡民深層問題的關注。一項旨在解決看病難問題的政策竟引發了醫生罷工,使整個醫療系癱瘓,這不引發了對韓國問題的深刻思考。韓國醫生嚴重短缺,每千人醫生數僅為2.6人,遠低于其他發達國家。這導致患者等待時間長,甚至有數以萬計的人因醫院拒診而無法及時得到治療。尹錫悅總統的舉措,本意是為了解決這一看病難的問題,但結果卻是醫生們的強烈反抗。醫學院擴招計劃表面上是為國家福祉著想的政策,然而,韓國的醫學生和醫生們卻憤怒表示,這是在貶低他們的努力和付出。醫生們的罷工并非出于對患者的擔憂,而是為了保護自的利益。韓國醫生的平均年薪高達人民幣140萬元,遠超過一般職業。他們著嚴格的40小時工作制,而加班更是要求加倍給付加班費。這次醫生罷工事件不僅揭示了韓國醫療系的脆弱,更反映了整個國家的問題。韓國社會的高度壟斷,尤其是由幾大財閥壟斷的況下,導致了機會匱乏,社會格局狹窄。這種小國寡民的現象不僅在醫學領域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在其他行業中得以現。韓國自1980年至今,大企業名單幾乎沒有變化,財閥們壟斷了市場,新興力量無法涌現。這種況不僅影響到創業者,更使得整個社會缺乏創新和活力。韓國的教育系也是問題的焦點。社會普遍卷,為了進財閥系,年輕人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和金錢。補習班為繁榮的產業,尤其位于首爾江南區的大峙街區,有著1057家補習班,年創造近20萬億韓元的市場經濟。這使得年輕人的創業機會相當有限,只能在財閥為社畜。韓國的民族自尊心在國際舞臺上表現得淋漓盡致,然而,這種自尊心卻常常伴隨著不切實際的行為。在育賽事上,韓國隊的不正當競技手段令人瞠目結舌,更暴了其過于狹隘的民族自尊心。總而言,韓國的問題不僅僅局限在醫學領域,更是整個社會系的問題。小國寡民、財閥壟斷、教育卷,這些問題織在一起,使得韓國陷了自設限的困境。未來,韓國需要正視這些問題,進行系統的改革,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實現真正的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