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國平臺”網站1月8日發表了一篇題為《“西方對中國的顧慮對我們不利”》的文章,作者是法比安·佩爾奇。全文摘編如下:肯尼亞作家伊馮娜·阿齊安博·奧沃爾解釋了中國如何激勵非洲人民重新定義他們在世界上的角還向本網站記者解釋了非洲青年一代為何正遠離西方。法比安·佩爾奇問:您的小說《蜻蜓海》講述了一位肯尼亞年輕子被確認為15世紀中國著名航海家鄭和船隊水手后裔的故事。故事改編自真實事件。您用它來揭示中國人對非洲日益增長的經濟和文化興趣。是什麼讓您對這個題材興趣?伊馮娜·阿齊安博·奧沃爾答:東非斯瓦希里海岸的歷史是一個關于貿易、遭遇、戰爭、和所有權訴求的深刻故事。波斯人、中國人、其他非洲人、阿拉伯人和馬穆魯克人都曾到訪過這個地方。中國人現在“重新出現”在我們的世界,包括他們對鄭和下西洋的記憶,揭示了東非早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就已經全球化的現實。全球北方有許多人抱有非洲歷史始于歐洲人到來的幻想,這當然是狂妄和瘋狂的。因此,我的小說也是對我們如何從海洋中探索我們過去、現在和未來歸屬的一次私人調查。問:您個人如何看待中國公民和中國公司在您的祖國肯尼亞日益增長的存在?答:這并不奇怪,也不是什麼新鮮事。要知道,中國在東非的存在只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才為西方國家關注的大事,而這場危機繞過了中國及與之建立經濟聯系的非洲國家。我不理解西方對非西方國家在非洲存在的歇斯底里。但我意識到,世界正于一個歷史轉變的時代。問:中國政府試圖通過指出鄭和的和平訪問來強調東非與中國關系的連續。答:這對中國有利。中國正在完善它對全球歷史的解釋。我們非洲人也早該展示我們對世界和歷史的影響,那將有利于增加人類歷史的深度、復雜、多樣。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德國人試圖在非洲復活古老的共同歷史,那將被視為一種進步。那麼,為什麼這麼多西方人對中國人做這樣的事有意見呢?實際上,中國人與我們有著更古老、更廣泛的聯系。問:所以,您認為中國的存在為非洲人提供了重寫歷史的機會,因為中國展示了如何反駁西方的敘事?答:最重要的是,中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曾經被摧毀和征服的國家能夠取得什麼就的范例。憑借我們的財富,我們現在還有什麼借口不重新定義我們在世界上的角呢?要知道,當我還是肯尼亞的一名小學生時,中國發生了大地震,我們的老師組織了一次募捐活,讓我們“為中國的孩子們捐款”。那是上世紀70年代的事了。中國在短短30年間沒有訴諸擾、種族滅絕和掠奪所取得的就是人類的歷史就。作為肯尼亞人和東非人,我不要問:怎樣才能讓我們做到最好?問:您認為未來幾年東非與中國的關系會更加切嗎?答:我們往往會忘記,不僅中國影響著東非,東非人也影響著中國。在中國有非洲留學生,在非洲有中國科學家。每年都有年輕的中國學生來訪,他們沉浸在大自然中,發展自己與荒野和環境的關系。問:西方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開采非洲資源,且對環境和工人不負責任。這是錯誤的敘事嗎?答:不可否認,雙方存在沖突點。文化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考慮到西方主流對非洲的描述,我對西方的“擔憂”到困。這些國家竭盡所能,甚至避免為他們的祖先在最惡劣的歷史暴行——大西洋奴隸貿易——中所扮演的角道歉。我們都知道,西方的“顧慮”對我們不利,這主要是對即將失去廉價和容易獲取的非洲資源的恐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