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非法行醫類犯罪數量和人數呈逐年下降的趨勢。2018年至2022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非法行醫類刑事案件3800余件,判決人數5700余人,而2022年一審審結的案件數量較2018年下降約50%,審結的人數較2018年下降約46%。這一趨勢表明,經過多年的準打擊和綜合治理,非法行醫類犯罪得到了有效遏制。

然而,盡管犯罪數量下降,非法行醫類犯罪仍然屢不止。為了規避打擊,這類犯罪呈現出場所愈加蔽、流大、屢罰不改等新特點,而且涉及案件類型也從傳統領域向新興的醫療容、輔助生等領域延。因此,雖然總數量下降,但這些新特點仍然值得關注。

最高法發布了6起非法行醫類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涉及婦產、醫、輔助生、口腔等不同領域的案件。這些案例中,有一些涉案人員只有小學或初中文化,但仍然進行了嚴重的非法行醫行為。

其中一例是福建省晉江市某醫院法定代表人吳某娟明知陳某峰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仍將醫院診室對外承包致人死亡。在這種況下,法院以非法行醫罪判吳某娟有期徒刑三年,并罰金人民幣五萬元。這表明了法律對非法行醫行為的嚴厲打擊。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案例涉及無證從事醫行為致人輕度殘疾,以及非法實施應用人類輔助生行為致人輕傷等況。這些案例的理不僅對涉案人員進行了嚴懲,也對容機構、醫從業人員敲響了警鐘,警示他們無證行醫或“超范圍”從事醫行為將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總的來說,盡管非法行醫類犯罪數量逐年下降,但新特點的出現表明這一問題依然存在,需要持續關注和打擊。對醫療機構和個人來說,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共同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對于人士來說,選擇醫服務時應審慎辨別執業人員和場所是否有適格資質,避免上當騙。這些舉措將有助于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和人民群眾良好的就醫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