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創始人雷軍向他的母校武漢大學捐贈了13億的善款,這一消息迅速登上了熱搜榜,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對于這一舉,網友們褒貶不一,各有觀點。有人稱贊雷軍的大義之舉,將其視為當今企業家的楷模;有人認為他捐款是出于名利和面子的考慮;還有一些人認為他應該將錢捐給更需要幫助的人,如窮人或醫院。不同的聲音紛紛出現,爭議不斷。

在我看來,醫院并不需要企業的捐贈。因為醫院已經得到了國家的支持,同時那些能夠去醫院就診的人基本上也能夠支付醫療費用。對于窮人而言,他們很會去醫院看病,因為國家和地方政府已經提供了許多優惠政策,如醫保和渝快保等。而且,醫院并不是貧困的,本不需要企業的捐贈。

那麼為什麼窮人會一直貧窮呢?我認為這與他們的思想和勤勞程度有關。作為一個農村出的窮人,我深知老一輩農民勤勞的神,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輩子任勞任怨。然而,他們的思想與富人有著巨大的差距。我自己也是農村窮人出,深知到的教育有一些不足,因此一直在不斷學習。但是,我始終無法越祖傳的小農意識,每次創業都充滿了憂慮和恐懼,最終以失敗告終,只能接安穩的打工生活,無法為一個功人士。所以我認為,窮人的后代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改變現狀,因為救急不如救窮。這也是為什麼雷軍資助學校是對教育最大的投資,也是最正確的投資。

有人質疑為什麼雷軍選擇資助大學母校,而不是中小學。對此,我有深刻的會。我曾經也資助過貧困生,雖然我工資不高,資助的金額也不多,但我們幾個人合伙資助了一個小學生,從一年級開始資助,資助了幾年。然而,他最終沒有考上高中,初中畢業后就出去打工了。曾經,我覺得他們生活在山村,貧窮可憐,年紀小小,不蔽,冬天寒風中發抖。我自己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深有會,不由自主地去資助他們。然而,我漸漸意識到,對于他們來說,思想的改變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僅僅是短暫的質資助。因此,我放棄了對中小學生的資助。對于九年義務教育來說,國家和政府已經提供了支持,不需要其他人的憐憫。相反,貧窮能夠激發他們的斗志,短暫的質富足只會讓他們迷失方向。

雷軍在演講中提到,他在大學時獲得了2000元的獎學金,立下誓言將來會以十倍、百倍的方式回報。這是他心深的愿,他現在是在履行承諾。他的初衷是希學校能夠培養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而不是為了名利。如果說名利,他現在已經足夠了,還需要通過捐贈來追求嗎?作為一個無名小卒,我能為雷軍這樣正確的決策做些什麼呢?為了支持他,我默默地充值了WPS賬號,將會員資格延長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