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層死循環是一個名詞,指的是個人所的社會階層會對其工作、觀念、思維和教育產生影響,從而使其一生無法突破當前階層的限制。蘇軾曾經用一句詩來形容這種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在此山中。”這句詩意味著人們無法真正了解廬山的真實面貌,因為他們一直于廬山之中,無法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待和思考問題。這就好比“坐井觀天”。雖然天空如此廣闊,但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上方的一點點藍天,無法擁有廣闊的視野和認知。我們現在正于“只緣在此山中”的迷宮之中。

在網絡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普通人很難實現財務自由?原因令人痛心——大多數人都是工薪階層,為老板打工。他們所掙的工資只能維持生活,無法真正突破困境。以中部二三線城市為例,工資基本在3500到5000之間。而在北上廣深,工資基本在5000到8000之間,甚至有些人月過萬。有些人在二三線城市打工發現一個月幾乎沒法存下多錢。所以他們去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尋求發展,卻發現一個月也存不下多錢。為什麼一線城市的工資比二三線城市高,但打工者仍然存不下錢呢?原因很簡單,工資與當地價是匹配的。在二三線城市生活,工資低,價低。而在大城市打拼,工資高,價也高。在小城市,租房可能只需要幾百塊錢。而在大城市,租房可能需要兩三千塊錢。因此,普通人基本上無法存下什麼錢,更不用說實現財務自由了。

有一個有趣的對話。A問:“大學畢業后,你的夢想是什麼?”B回答:“找到一份好工作,存點錢,然后結婚生子,有自己的家庭。”A接著問:“結婚生子后,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B答道:“希他能好好讀書,考上不錯的大學,未來找到一份好工作,順利結婚生子。”A繼續問:“等你的孩子長大后,也結婚生子了,你對孫子有什麼期待?”B再次回答:“希我的孫子可以好好讀書,考上好學校,未來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順利結婚生子。”B的回答代表了許多普通人一生追求的目標。作為工薪階層,他們希孩子好好讀書,將來找到好工作,這種追求代代相傳,注定了工薪階層的命運。如果讀書只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那麼讀書與不讀書又有何區別呢?如果無法逃離“工薪階層”的怪圈,再多的書讀了也沒有用。打工是普通人和他們的后代,代代貧窮的源。

過去你的工資是1000元,但一碗面只需要5錢。如今你的工資是6000元,但一碗面要15塊錢。你覺得你的工資增長速度能夠趕上價和房價的增長嗎?所謂的“工字不出頭”就是這個道理。出于工薪階層的普通人要如何改變命運呢?記住一句話就可以了:“母弱出商賈,父強做侍郎。族留原籍,家貧走他鄉。”也就是說,要麼去經商當老板,要麼去做。一個是追求財富,一個是追求地位和權力。這兩條路,是永遠的康莊大道。經商不用多說,你必須為割韭菜的那一方,才能改變工薪階層的命運。如果有機會員,基本上就突破了原有的階層限制。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外和的階層劃分本質上是不同的。前者關注財富,后者關注地位和權力。在人社會中,要麼有錢,要麼有權。如果兩者都沒有,就只能一輩子打工,貧窮地生活。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更愿意呆在家里備考公務員,而不愿意出去打工呢?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通過考上公務員才有機會改變命運。這就像古時候的“學而優則仕”。你花了多年時間讀書,希有一個保障,一個地位,而通過考上公務員,開啟仕途,正好滿足了你的愿。有人可能會說,現在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的競爭異常激烈,機會很。正是因為這個位置非常寶貴,不容易得到,所以人們才會不惜一切去爭搶、卷。當然,如果你沒有考上公務員的能力,也不必過分焦慮,只要抓住某個機會賺到一筆大錢,就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一生無憂。我認識一個30歲的年輕人,在25歲之前一直備考公務員、考研,可惜每次都沒有功。但他很幸運,在26歲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機會,并花了4年的時間實現了財務自由,令人欽佩。在這個時代,只有兩條路能走通,要麼發財,要麼有權。其他的方式都無法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