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元岸線生態修復貫通二期工程

新民晚報記者 徐程/攝麗君/文

清晨5點半,家住蘇州吳江黎里的陳川芹已經起床,收拾停當,6點50分,他準時坐上長三角一化示范區公2路,開啟上班之路。半個小時后,示范區2路帶著陳川芹和許多跟他一樣的上班族,抵達位于上海青浦的東方綠舟站,這里離連通虹橋樞紐的軌道通17號線,步行只需2分鐘。“公+地鐵”的出行方式,不僅讓陳川芹省上班更加方便快捷,跟之前只能私人大相比,通勤費用也省了不

對于同樣需要在青浦、吳江間往返上班的楊士來說,示范區公2路則直接拉近了和家之間的距離。“以前公不太方便的時候,我都是每周末才回一趟家。有了公后,我每天都能回家,都能看見兒子,一起吃晚飯,很幸福!”

2019年11月1日,長三角生態綠化發展示范區揭牌。11月4日,青吳嘉(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區域5條備試行條件的域公正式運行,“示范區人”率先到了通一化帶來的新氣象。4年,示范區啟用了8條域公,累計發送旅客289萬余人次。4年,這條域之路,在示范區越走越寬。

今年9月9日上午,在嘉善縣施家南路的一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來自吳江的吳紅英刷醫保賬戶買了兩盒降藥。只是簡單的刷卡買藥,67歲的吳紅英為示范區定點零售藥店醫保省結算的首批“益者”,這樣的便捷,讓慨不已。今年初,示范區參保人員省定點零售藥店異地購藥直接結算,被列2023年示范區醫保一化建設工作要點,青吳嘉醫保部門多次協商,打通三地政策堵點,9月,示范區定點零售藥店省醫保實時結算服務順利上線。如今,示范區872家醫保定點零售藥店,已全部實現免備案異地購藥直接結算。

在日前印發的示范區第四批公共服務項目清單里,包括定點藥店異地購藥醫保結算、醫療費報銷網辦“零跑”、“養老+互聯網醫院”醫療聯服務等在的便民項目,被“點名”在2024年落實。4年,示范區發布了四批公共服務項目清單,涉及教育、醫療、養老、政務服務、文化旅游等9大領域57個事項,這些,都是“示范區人”手可及的幸福。

今年,長三角一化發展上升國家戰略五周年,作為長三角一化發展的試驗田和突破口,示范區的探索也開啟了第五個建設年,從互聯互通到產業創新,從生態環保到民生保障,示范區都在努力打造長三角一化發展的樣板間,過這個窗口,一化發展的未來可見一斑。

民生無小事,對于長三角高質量一化發展而言,民生福祉也是“試金石”。一化發展,不僅要讓城市群能級“1+1+1+1>4”,更要讓“長三角人”真切到發展帶來的紅利。上海、南京、杭州、合之間基本實現高頻次“1小時通圈”,滬蘇湖、通蘇嘉甬等一批項目建設持續推進,省出行如“串門”;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立,加強界水聯防聯控,推進區域生態廊道建設,天更藍水更綠,生態環境更友好;至去年底,省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覆蓋長三角全部41個城市1.5萬余家醫療機構,累計結算1300余萬人次,優質醫療資源共……這些實實在在的獲得,正讓長三角一化發展的國家戰略一點一點象化,為老百姓可以知的日常,為“長三角人”引以為傲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