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漢中的一位五保戶老大爺在銀行存了1萬元,然而在不明所以的況下,他的存款被錯誤地轉變了保險產品。當他想取出存款時,銀行告訴他要虧損3500元。老大爺非常著急,因為這筆錢是他的養老錢,一年才能領幾千元。

11月21日,一位網友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的“二爸”桑大爺今年60歲,無兒無,每個月只領幾百元的五保戶錢。去年,他出去打工,辛辛苦苦掙了1萬元。為了保管這筆錢,他帶著錢去郵儲銀行辦理存款。然而,工作人員卻錯誤地將存款轉變了理財保險。由于桑大爺只上過小學二年級,幾乎無法閱讀,也不懂保險合同中的條款,他完全不知道存款被轉變了合同。直到今年收到續保通知,桑大爺才意識到存款變了保險,而且他沒有能力續保,于是他懇求銀行工作人員將錢退還給他。然而,銀行工作人員卻告訴他:“可以退保,但只能返還6500元!”桑大爺聽到這個消息后痛哭流涕,因為他無法承虧損幾千元的損失,他一年的五保戶補助也沒有那麼多錢。

桑大爺一直向銀行工作人員請求退還錢款,但都被拒絕了。無奈之下,他將事告訴了侄士,并希能想辦法幫他要回錢。桑士聽完后非常憤怒,沒想到連五保戶的錢都會被銀行欺騙,于是立即發起投訴。在相關部門的介后,銀行最終退還了一萬元給桑大爺,包括一年的定期利息,總計返還10195元。桑大爺拿回了這筆失而復得的錢,激得熱淚盈眶。對于很多人來說,一萬元并不算多,但對于桑大爺來說,這是他養老的依靠,給他一種安全,畢竟他沒有子可以依靠。

人們不要問,為什麼存款變保險的現象頻繁發生?不僅在陜西,2021年湖北潛江發生了2萬元存款變保險的事件,2023年湖南發生了3萬元年終獎變保險的事件,甚至有黑龍江子870萬元存款變保險,需要活到101歲才能取出款項。這種“存款變保險”的把戲在各地銀行上演,卻一直沒有得到止。

有人說,這是某些金融機構為了追求利潤的天所致,利用儲戶對金融產品識別能力差,做出欺騙行為,損害了儲戶的利益。還有人說,是儲戶對銀行過于信任,沒有任何防范意識。確實,大家所知的銀行主要業務是辦理存款和取款,但不知從何時起,它們好像變了保險公司。無論如何,銀行作為金融服務機構,應該向儲戶充分披風險,確保儲戶充分了解事實,并自愿做出選擇,而不是到誤導。否則,儲戶有權據合同法提起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德,也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作為金融服務機構,銀行更應秉承誠信,不做虛假宣傳,不誤導儲戶。否則,一旦失去誠信,失去了儲戶,后悔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