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紫羽 文/圖

在會澤縣金鐘街道,通過“鄉村+民宿餐飲”、“鄉村+居家養老”、“鄉村+種植養”等方式,文旅、農旅、農業及配套產業正形高質量發展聚集效應。在當地,已經形了品牌影響力的金鐘、小烏龍、家村水庫的“農家樂”產業為農民增收和麗鄉村建設的新亮點。

金鐘街道以黨的建設為引領,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通過強化書記“一線總指揮”、村黨組織書記“施工隊長”機制定位,推行“一名聯點領導、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建立分析調度、定期督導、擂臺比拼、獎懲激勵等系列機制,形“上下一條心、擰勁”的工作格局。目前,金鐘街道實現村(居)民小組黨支部覆蓋率100%,黨員空白村(居)民小組有效“清零”;結合新業態和新就業群特征,加強黨建工作的政治引領和有效覆蓋,打造3個“新心相融·珠源e家”小哥驛站示范建設點;探索實施“支部進小區”工作,構建“支部吹哨,條塊聯”服務系,實現社區治理、業管理和居民自治良,街道4個城市社區業主委員會(委會)組建率達100%。各村(居)委會通過“機關聯建、企業聯建、產業聯建”的方式,把黨組織建在企業、產業鏈上,形了轄區黨員共管、事務共商、難題共解的新模式。通過“組織亮旗、網格亮責、群眾亮相”的方式,形了共建、共治、共的治理服務新格局。

金鐘街道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建設,建立“標準明確、達標授牌、分級管理、態調整”的農村人居環境管理機制,推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通過廣泛凝聚群眾力量,引導廣大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建設,探索“街道+村級集經濟”模式,鼓勵村(社區)組建自己的“鄉村振興施工隊”,通過村集經濟牽引,吸納農民參與村(社區)“小微”項目建設。金鐘街道按照人居環境整治目標,對街道所有自然村進行環境綜合整治、達標考核、星級評比和掛牌管理,營造出比學趕超的競爭氛圍。

金鐘街道堅持將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生態文旅產業相結合,推麗鄉村”催生“麗經濟”。其中,蘋果產業為鄉村振興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覆蓋了5個村(社區),為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金鐘街道積極打造全國種薯培育基地、蘋果研發基地、草莓試驗基地、太空種業合作區、流冷鏈示范區,推現代農業產業組織化進程。通過產業培育,推進現代農業提檔升級,繪就了一個“一路山水滿山果,蘋果飄香話收”的新畫卷。金鐘街道通過整合涉農資金,拓寬鄉村建設資金渠道,引導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向農業農村流,推農村經濟的發展。

金鐘街道的發展凝聚了黨建引領的力量,通過黨組織的統籌規劃和群眾的參與,鄉村經濟煥發出新的活力,為鄉村建設和農民增收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