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坤的前半生充滿了痛苦與辛酸,他不愿提及過去,但如今,年過半百的他在毒社工的幫扶下,上演了一出現實版的“浪子回頭”故事。

“他穿著一一副浪不羈、油鹽不進的模樣”,宜昌市高新區北苑街道社區毒社工朱雪梅回憶起2023年4月19日在強戒所接到阿坤(化名)時的場景。那時,朱雪梅帶著阿坤的兒子一同為他送去出所穿的服。看著父子二人生疏的互,朱雪梅約察覺到他們之間存在隔閡。

阿坤來到社區后抵心理較強,態度冷漠。朱雪梅知道幫助他走出困境的關鍵是給予理解和支持。見他因戒斷反應而不適,遂為其辦理沙酮服藥手續。阿坤在幫扶下辦理沙酮服藥手續。見他經濟困難,北苑街道黨工委便多次聯系區級主管部門并幫他準備資料功辦理臨時求助和低保。見他給自己上“失敗”的標簽認為無法回歸社會,街道黨工委遂積極與轄區企業通幫其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

漸漸地,阿坤走出了毒品的影,也更愿意敞開心扉了。原來54歲的阿坤是一位“老江湖”,年輕時在朋友的教唆下接毒品,從此深陷毒潭,罷不能。自2009年開始吸毒十多年來,他一直跟隨毒友四租房躲藏,曾因吸毒10多次“進宮”,揮霍完了家底。為獲取毒資,便騙、搶、盜,無惡不作,以至人見人憎。這對于兒子的長也造了嚴重影響。盡管阿坤已逐漸轉變,但兒子仍然難以接他。朱雪梅了解況后便兩頭勸解。一邊,對阿坤說道:“你都是要做爺爺的人了,再不改邪歸正,對兒孫的影響也不好。”另一邊,對阿坤的兒子說道:“畢竟是父親,只要他不沾毒品,我們幫他一起早日回歸社會”。

接下來的日子,阿坤按時接定期尿檢,每次檢驗結果都是正常。慢慢地,父子之間也架起了相互理解的橋梁。阿坤簽訂社區戒毒康復協議書。如今,阿坤只要見到朱雪梅就熱上前打招呼,人也越來越積極,對未來的生活也充滿了憧憬。“現在政策好了,謝政府對我們的大力幫扶,我如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