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服務群眾的自覺和能力本領,加大民生保障力度,重慶各區縣今年以來堅持把為民服務貫穿始終。一些區縣從群眾邊事著手,培育激活了一批服務民生的“小集市”,辦好實事,溫暖了人心。

在璧山區大路街道,有一塊閑置土地,環境臟差,味道難聞。大路街道通過傾聽居民意見建議,扎實調研后決定在這里建設璧北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這不僅盤活了整治好閑置土地,還解決了原有農貿市場設施老舊、攤位不足的問題。新建的璧北農副產品集散中心以特創意集市和新型活力夜市拓展消費新場景,吸引了250戶商家和10家品牌餐飲店。

銅梁區龍城天街商圈管委會和區城管局、轄區街道通過現場辦公收集民意,制定實施商圈會展外擺場地管理辦法,在商圈劃出免費特攤位區,增派專門的保潔人員維持環境衛生。居住在商圈附近的譚睿申請了一個夜市賣花的攤位,說:“現在的商圈更有人氣,也更有‘煙火氣’。到夜市賣賣花,既能增加一點收,又能照顧家里。”

永川區將優化鄉鎮消費環境納重點調研課題,指導青峰鎮胡豆坪村購買農貿市場并完善周邊業態,改善了場鎮的整環境,還讓胡豆坪村和青峰場社區直接增收超過10萬元。永川區凰惠民夜市現在已經為遠近聞名的網紅夜市,攤主鐘流楊說,整改后的夜市人車分流,攤位擺放有序,人氣更旺了,現在每周爪就能賣35公斤,收益更好了。

渝東南武陵山區依托特地域文化打造文旅融合消費場景,到游客和本地居民歡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通過招商引資組建農特產品展銷中心,展示推介農特產品、“非”文創產品和鄉村旅游,幫助農民實現銷售收500余萬元。

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酉州古城步行街集“市井人家、州府韻、店鋪林立、土司風”于一。酉據群眾建議推出“民謠音樂周 桃源優惠季”和古城步行街“壩壩茶商圈”。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開辦了“有趣游園會——秀山青春集市”,為游客和當地居民提供特食、非、民俗、購娛樂等一站式消費驗。

合川區在各個民生集市建就業創業服務便民超市178個,還在人流量大的集市建設了零工市場和零工驛站,幫助特殊困難群眾實現就業。涪陵區馬鞍山街道通過政府搭建平臺、攤位業主自治、部門和社區參與管理的方式,建立了萬匯路夜市,300多位居民在夜市實現了就近就業。

華巖鎮的民安華福社區是重慶最大的公租房社區,增設“創業苗圃”攤位、拓展“巧手夢工坊”組裝業務,增加了就業機會,讓更多居民在“家門口的集市”就業。

這些小集市不僅匯聚了市井長巷的煙火氣,也為就業服務的新平臺,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