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這次的大水,無疑是國之災難。在一個個驚心魄的故事里,我們真的不忍心去回首那一幕幕險象環生,讓人絕景。幸運的是,隨著災出現的,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溫。在這樣的不幸里,我們看到了人善良、好的一面,但也看到了各種暗與骯臟。

這幾天,河南一個小伙在洪水里給人拖車收費的事,引起了廣泛熱議。小伙著肚子,連中飯都沒有吃,冒著瓢潑大雨,開著他的拖車,為市民在洪水里打撈已經熄火的小車,并且把車撈上來后,還幫大家把車固定好。小伙每拖一輛車,收取50元。大部分車主對此并沒有異議,可一對母不干了,們覺得小伙這是在趁機發國難財,甚至還罵他“你怎麼不去搶劫?”對此,有人站小伙這邊,也有人罵這對母“太不要臉”。

就在大家都熱評這件事的時候,儲殷教授在社平臺上,談了他對此的看法。他認為,相比那些免費為別人去拖車的人,小伙的覺悟,表面上看去好像是低了一點,但他并沒有像大家說的那樣發國難財,因為他收的價格,遠遠低于市場價。而且對于有些老夫婦,小伙只收取了30元。儲殷教授認為,這個小伙的清風正氣一直都在,他依然是在做好事。他沒有趁機漲價,而且還降低了價格。我特別認同他說的一句話:“當做好事為一種力,那善良就會變了味。”

而儲殷教授的觀點,也獲得了上百萬網友的支持,大家是點贊,就有176萬。很多網友評論說:其實對于這件事,我的觀點,也跟儲殷教授一致。我認為小伙沒有錯,反而是罵小伙發國難財,甚至說“你怎麼不去搶劫”的那對母,才是真正在實施搶劫的人。們搶的,是打著國難的旗號,用來明目張膽綁架別人的所謂“道德”,是犧牲別人利益,換取自己便利的所謂“高尚”。

在此,簡單說幾點我的看法。一,不要做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道德婊鄭州發大水,以及大水后很多車都被淹在洪水里熄了火,這些不幸,并不是小伙導致的。所以這份承擔,并不在小伙義務范圍之。不能因為他有一輛拖車,就必須得幫別人免費拖。給你拖是分,不給你拖是本分,無可厚非,無需指責,這跟他的品與道德,沒有半錢關系。如果我是小伙,在面對母提出的“幫忙拖上來就要收50,你怎麼不去搶劫?”,我會毫不客氣地回敬一句:當做好事為一種力,那善良就會變了味。

二,認清人際的底層邏輯,是等價換小伙第一次免費幫人拖,然后第二位,第三位車主都紛紛效仿,相繼提出免費拖車需求。小伙意識到,自己的拖車在洪水中也會面臨折損,或者報廢,同時他還要出力氣,花時間,甚至可能遭遇洪水危險,這些都是被藏了的巨大本。可你又不是我父母,我憑什麼要承擔風險,耗費本,幫你免費拖車?在這種況下,勞理應對位報酬,人與人鏈接的等價換邏輯,就自然而然地現出來了。這是一條極為符合社會勞生產的經濟規律,沒病。

三,學會辯證地看待問題。在你炮轟小伙發所謂的國難財之前,先去了解一下,在洪水里撈車拖車,市場價至在200塊一次,而小伙只收取50元,已經非常人道了。這個問題,看似是“發大水,我的車在水里飄著,我很難,小伙居然還要收50塊”。可事的另一面,卻是“這麼猛的洪水,這麼艱難的撈車工程,一次本應收200塊,最后卻只收了50塊”。很多人都只看到了小伙收了50塊,卻沒看到他每拖一次車,就相當于捐出了150塊。同樣一件事,你用辯證的眼去看待,多角度去思考,你的和得出的結論,就會不一樣,這是一種正向思維。

四,嚴于律人卻寬以待己,真的很可恥。這對指責小伙的母,認為小伙面對大水,就應該免費為國家做出點貢獻,不應該收自己的拖車費。可們在要求小伙的同時,卻不曾想過要求自己。試問,你自己有沒有做到像你要求小伙的那樣,為每一個被大水沖垮的家庭盡點力,出點錢,或者去做志愿者,去賑災呢?如果你自己都沒做到,又有何臉面,去要求別人做到呢?如果認為小伙在這種況下還要收你的錢,簡直是無良,那我要說,小伙面對這種高強度和冒險環境,甘愿付出同樣的勞力和辛苦,卻只收取得可憐的本錢,你還要埋怨他不該收費,那你就是無恥。

其實很多人,在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的關鍵時刻,就把自己裝扮一個可憐之至的害者。而一旦看到有利可圖時,就馬上跳出來,把別人推到圣母的位置。其實,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的不計得失,負重前行,大家都不過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就是為了解決一日三餐的俗人罷了。你難,別人也不容易,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永遠都不要把別人幻想救苦救難的菩薩,而自己,卻停留在自私狹隘的俗人層面。

五,認知是個好東西,得努力去提升。當你認為,面對大水,小伙有拖車,就應該無條件地幫自己撈車時,看似是在道德綁架,其實從上說,是你的認知出了問題。我一直都跟邊的人說一句話,那就是你永遠都賺不到你認知以外的錢。其實,同樣的道理,你永遠也無法看清你認知以外的事,正所謂“夏蟲不以語冰,井洼不以語海”。當你的認知,還停留在一個非常淺的層面,還不足以去指責這個小伙時,你要做的,應該是先沉淀和迭代自己的認知,讓你的思維變得有深度,讓你的眼界變得開闊,讓你的價值觀變得正向。比如多讀書,多和正能量的、上進的、優秀的人在一起,不然你的三觀,都是由你的親朋好友決定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