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這座古城曾經是許多名人的故鄉。在走馬觀花般的三次訪問中,我見到了多年在開封任職的老領導,聰明能干、熱好客的新聞同事,以及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革命老區桐柏和中國綢之路發源地之一的“裕州”方城。最近翻閱了10多年前有關鄧州的一篇小文,讓我不自地想要分一下。

鄧州這座古城孕育了許多古今名人,如醫圣張仲景、軍旅作家周大新,以及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岳樓記》的誕生地。這里還有已故作家二月河曾經讀書的《花洲書院》。雖然我的訪問時間有限,只能匆匆而過,但我所見所聞令人慨。在鄧州,我沒有親眼見到“編外雷鋒團”,但占地200余畝的“編外雷鋒團紀念館”陳列了雷鋒40多年前的平凡事跡和珍貴資料,展示了506名鄧州籍戰士的風采,這讓我對“雷鋒神”在鄧州得到承繼和發揚到驚訝。現在,這些戰友們都已經年老,有些已經退休,有些仍在基層發揮作用,有些為當地經濟的領頭人,還有一些以勤勞為種植養領域的能手。他們在雷鋒神的召下,在家鄉耕耘奉獻、創業發展,形了一種巨大的神核力,染著150多萬鄧州人民,催生了一個個人的故事。隨著導游生的講解,我沉浸在歷史的回憶中,心中充滿了對歷史的敬意和對現實的思考。

是啊,在鄧州,每個人的靈魂得到了凈化,一切、名利、榮辱得失都顯得蒼白、卑微。雷鋒的神和旗幟在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中仍然是寶貴的財富。在這一點上,鄧州和鄧州的“編外雷鋒團”應該為我們的榜樣。

我還參觀了鄧州的一個小村莊——風楊村。這個村莊位于靈山北側,東臨湍河,雖然地理位置偏僻,但村莊充滿了文明和諧的氛圍。這里的電視和電話戶率超過80%,寬帶網絡覆蓋全村。村莊中有183個運輸戶和養種植戶,還有163個經紀人,村民人均收達到3450元,是鄧州聞名的“信息村”和“小康村”。走進這個村莊,我到了和諧靜謐的氛圍。房屋整齊劃一,土地平坦,人們淳樸而友好,仿佛置于一個世外桃源。在參觀一戶人家時,我發現他們的房子里蓋了兩兩層小樓,中間沒有任何隔離。主人告訴我:“這是我們兄弟倆的房子。”這在其他地方是很見的,但在這里,兄弟們同住一,彼此和睦相。如果有人家安裝了熱水,兄弟姐妹們都可以去洗澡,甚至隔壁的鄰居也可以來。這種淳樸的民風民俗讓我到震撼。我注意到這家門口的一副已經退的對聯上寫著:“教育子做好事”和“啟迪兒孫做善人”。這反映了雷鋒神在這里深人心,并得到了發揚大。

另外,我還參觀了與湖北省老河口市相連的孟樓鎮。14年前,這個鎮因的一篇報道《從孟樓到孟樓》而一夜名。報道中描述了河南孟樓的“原始狀態”。然而,孟樓人并沒有氣餒,他們在全省各地的支持下大力發展經濟,如今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鎮形了工商貿、種養加一化的發展模式。寬敞的街道、林立的商業樓、蓬發展的鄉鎮企業,無不顯示出河南孟樓的厚積薄發。一位鎮長站在鎮政府門前指著南邊的路說:“湖北的孟樓確實發展很快,尤其是他們的商貿業拉大了我們的差距。”的話中出一無奈和失落,但也出不甘人后的勇氣和信心。是的,鄧州人在商業上可能不如湖北人明,但發展才是道理。孟樓的變化令人驚嘆,但發展是永恒不變的。

鄧州和孟樓的故事讓我深思。雷鋒神的承繼與發揚,以及發展的努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在建設和諧社會和新農村的道路上,我們可以從他們上汲取力量和智慧。鄧州和孟樓的故事將繼續激勵和鼓舞我們,讓我們勇往直前,追求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