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公務員考試市地級和省考的鄉鎮卷中,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從事公務員工作應當備的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特別是“群眾工作能力——要求能夠站在群眾角度思考問題,善于了解群眾真實訴求,以有效手段組織員群眾,靈活運用各種措施和辦法化解復雜矛盾,解決實際問題”。當前基層亟需專業型和實用型的公務員。因此對于考生來講,想要在基層公務員申論考試中答出彩答卷,就要深研究鄉村振興的相關知識。今天正文君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鄉村振興的備考。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這幾年的省考中的鄉鎮卷多次考察過如何鄉村如何引才與留才,破解鄉村振興中的人才難題是申論考察的重點。首先,農村人才“失”的形勢依然嚴峻。戶籍、土地流轉、宅基地租賃等一系列政策障礙,導致我國一些地區的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單向地由農村流城市,使農村發展出現“失”“貧”問題。在一些偏遠的農村,農業產業日益凋敝、人口“空心化”嚴重。即便是在一些相對富裕的地區,鄉村與城市在公共服務和文化生活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難以吸引、留住優秀人才。沒有人才的回流、扎,僅依靠國家的政策,鄉村振興是難以開展的,持續也并不強。

其次,農村“輸”的舉措有待全面加強。引導各類優秀人才回歸鄉村,是鄉村振興實現的重要途徑。然而,當前我國鄉村人才回流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人才政策尚不完善,制度化、規范化設計不足,存在臨時、碎片化問題,使得各類人才想回回不來、回來留不住、留下留不長。加之農村工作繁重、待遇偏低、升遷緩慢,導致一些優秀人才不愿意前往農村工作。還有一些人才到農村后,工作積極不高,無法安心扎基層,使得農村的“輸”機制無法有效建立。

最后,農村“造”功能的實現還需要系統規劃。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導致我國城鄉差距逐漸拉大,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傳統的小農經濟模式經不起市場經濟的沖擊,農業生產效益低下,農民收增長緩慢。同時,由于缺乏完善的育才機制以及科學的發展平臺,農村人才管理存在空白,大量青壯年勞力、農村籍大學畢業生等“新鮮”流向城市,農村的“造”機能弱化,難以形人才、產業匯聚的良循環。

事實上,鄉村是一片廣闊無垠的樂土,它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投其中,并為之斗。然而當前我國鄉村的實際況以及現有制度,卻把許多優秀人才擋在門外,這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發展是不相適應的。對此,我們應予以重視、加以改善。首先,要抓住“創新機制”這個本。機制順,則人才聚。農村人才發展機制的創新,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激發人才創新活力、釋放人才紅利的重要引擎。因此,要不斷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建立農村集經濟發展長效機制,構建外來人才分鄉村振興紅利的機制和渠道。要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健全農村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機制,以機制創新推人才振興,以人才振興帶產業興旺,以產業興旺夯實鄉村振興的基礎。

其次,要抓好“建強隊伍”這個關鍵。人才興,則鄉村興。鄉村振興,既需要吸引一批農業科技領軍人才,也需要培養一些土生土長的鄉土人才,這就要求我們要統籌好“廣聚英才”與“本土育才”兩種資源。一方面,要主對接鄉賢能人,通過“基地式、基金式、項目式”結對幫扶,實現資金、智力、技、人脈的集聚,助力鄉村振興。另一方面,要重視挖掘鄉土人才,既要把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有貢獻、有創新的鄉土人才選拔出來,又要組織開展好專業知識、職業技能等培訓,不斷增強鄉土人才的發展能力、致富本領,以鄉村人才隊伍的壯大為鄉村振興蓄勢加油。

最后,要抓實“優化環境”這個保障。環境好,則事業旺。引才、育才是壯大鄉村人才資源總量的重要手段,而優化環境則是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環境優勢,吸引現代服務業、休閑產業、養老產業以及文創產業向鄉村集聚。要通過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發展前景來吸引各界人才下鄉創業。要著力構建積極開放的政策環境、支持創新創業的工作環境、才敬才用才的社會環境,以人才的吸引聚集,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