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并重寫:在人際往中,了解人心是一門重要的技巧。《莊子》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應該變得儀態大方、舉止親善,以善良和親為導向。老年并不意味著衰老和衰退,而是開始嶄新的生活。老年時,人們通常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富的人生經驗,擁有優雅和的氣質。然而,人生不僅僅是關于個人修行,與他人的往也同樣重要。有些人有惡劣的格和不純的心思,不值得深,即使是親戚朋友,最好與他們保持距離。俗話說“惡親有三,絕不能攀”,那麼到底是哪三種惡劣的親友呢?讓我們來一起看看。

第一種惡劣的親友是牙尖利之人。南宋時期的古籍《鶴坊筆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慈云寺的住持靜言禪師正在講經,突然一個婦人闖進大殿。婦人看了一圈后,便開始辱罵寺廟和和尚們。在場的弟子們憤怒地要把趕出去,但是靜言禪師卻攔住了他們。靜言禪師獨自留下婦人,和善地詢問是否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原來,這位婦人的丈夫與鄰村的寡婦有染,來寺廟是為了尋求開導。然而,不知道如何開口,只能用辱罵來掩蓋心的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是這樣。他們口口聲聲尖酸刻薄,喜歡占別人的便宜,實際上是因為自己心脆弱和空虛。無論你的孩子考上重點高中,還是買了更大更舒適的房子,他們總是冷嘲熱諷。這些人往往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只能通過攻擊別人來掩蓋自己心的單薄和空。與這種人保持距離,對于我們自己的晚年生活是負責任的選擇。

第二種惡劣的親友是暗之人。俗話說“人分好與壞,論跡不論心”,人心是最難以看的。有些人上說得漂亮得,但心卻十分險惡毒。簡單來說,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在2017年,浙江發生了這樣一個案例:一個農村孩子小李努力學習,在學校名列前茅,本應該能考上重點大學。然而,高考結束后,小李遲遲沒有收到任何消息。他去村委會詢問,村支書告訴他,他的錄取通知書已經被他家的表姨取走了。原來,這個表姨的孩子學習不如意,對小李家十分嫉妒,于是假裝幫小李去村委會取錄取通知書,實際上卻把通知書撕毀了。這樣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許多人的心非常暗,他們見不得別人好。與這些暗的親友保持距離,是對我們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護。

第三種惡劣的親友是不能自控的人。《道德經》告訴我們,在暮年時,我們應該理事有度,不要越界。簡單來說,就是提醒老年人要有自律。退休后,生活的節奏放慢了,力減輕了,也有了些許閑錢。沒有了工作的束縛,也不必為全家人的期斗,人很容易變得懶散。然而,這種松懈如果控制不好,很容易導致“過度放松”。有人老了之后暴飲暴食,反而損害了自己的健康。有人沉迷于釣魚、打牌、舞會甚至賭博等不良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傷害。在老年時,機能下降,力和各項指標也逐漸退化,更需要注重自律。自控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墮酗酒、賭博、嫖娼等惡習的泥沼。遠離這種親友,就是遠離,對自己負責并保護自己。

人生如一條大河,在壯年時波濤洶涌,在老年時緩緩流淌,各有各的麗。到了老年,人們應該對自己的生活負責,并明白如何過好剩下的日子。遠離這三種惡劣的親友,我們將能更加好的晚年生活。祝愿所有閱讀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欣賞到更加壯闊的生活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