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可以分為三種況:禮貌和目的。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德中,講究禮節是一種溫文爾雅、知書達禮的表現,也是對一個人最好的贊。在過年過節或者拜訪長輩時,帶上一些禮是很正常的,也是對長輩的尊敬。然而,送禮要有一些講究,禮的貴重程度應該據自己的實際況來選擇。同時,禮容也要考慮長輩的喜好,因為只有讓長輩喜歡并實用的禮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去朋友家或者和長時間未見面的朋友見面,帶上一些朋友喜歡的小東西是很恰當的,也是對朋友的尊重。有時一個小小的品可能會為我們一生的好回憶。

對于第二種況,送禮的講究就要更多一些了。因為這種況下,我們是為了謝別人對我們的幫助而送禮,所以禮的選擇和送禮的方式需要慎重考慮。首先,我們需要考慮禮者的份,不同份應該選擇不同的禮品。如果是鄰里鄰居的幫助,送一些實用的禮,特別是生活中會用得著的禮最適合,也不會顯得唐突。如果對方是領導或者有錢人,就需要揣對方的喜好,選擇合適的禮品,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比如琴、棋、書、畫,或者各種卡片、煙酒等禮品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還需要考慮對方對我們幫助的輕重,選擇適當的禮品非常關鍵。如果別人只是給予我們一般幫助,我們送給對方非常貴重的禮品就不合適,這樣反而會讓對方到困,也會使我們到尷尬。

第三種況是帶有某種目的的送禮,甚至可能是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現在的送禮方式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據一個富有的朋友所說,由于國家對反腐的查力度加大,雖然收禮的人減了,但并不代表沒有了,而且送禮的方式也變得越來越蔽。過去常見的送禮方式是直接送現金、貴重、首飾、煙酒等顯眼的東西,甚至汽車和房產。然而,隨著國家反腐力度的加強,很多人不敢明目張膽地收各種禮品了。送禮的人因為禮送不出去而到焦慮,而收禮的人因為習慣了接到不舒服。既然雙方都有需求,新的送禮方式也應運而生。一種方法是將禮送給領導的親人,滿足領導家人的需求,這樣可以贏得領導的歡心。還有一種更厲害的方法是拿著普通的書畫,甚至是地攤上買的便宜貨,可以當著很多人的面送給領導,領導也可以自然地接,給旁觀者造領導沒有收禮的假象。過幾天再派人到領導家里收購這些地攤貨,這時候給出的價格就可以隨心所了。這樣做讓別人難以找出問題,因為這是一種買賣行為,雙方都愿意參與,別人也沒有辦法。

總的來說,送禮是很正常的,親朋之間的走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只要不違背原則,不違背禮儀,人們都可以接。但是行賄賄是不應該的,甚至是違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