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則信息引起了廣泛關注,《山東兩子擺拍“300多斤大蔥賣不到40塊”,被相關部門約談》。如果我們計算一下價格,40元除以300斤,每斤只有一三。評論區的觀點各不相同,只有農民們才真正了解自己的辛苦。對于這件事的真實我們確實不得而知。

我自己也是在農村長大的,深知蔬菜從農民手里賣到二道販子手里價格普遍較低。尤其是在大量蔬菜的季節,價格更是低得可憐。二道販子們挑三揀四,對比各家的價錢,榨農民的利潤。前幾天,我媳婦在路邊買了兩顆大白菜,價格非常便宜,只有5一斤。問賣菜的大叔,這些白菜是自己種的嗎?賣菜的大叔回答:“是的,這樣賣還能稍微掙一點錢。如果賣給二道販子,價格就會更低,很難賺到錢,基本上就是給二道販子打工了。”

還有一次,我在路邊看到一輛貨車裝滿了綠蘿卜,我好奇地問了一下價格,也是五一斤。我一看,這個人明顯是個商販,不是農民。他從農民手里購買,價格并沒有高多,否則商販也賺不到錢。這些況都是真實存在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況呢?這是因為需要給中間商存活的機會,也需要遵循市場秩序,解決一部分人的生存問題。盡管現在的就業況在各項數據指標上有所好轉,但事實還需要進一步驗證。而現在許多人賺錢的方式,你知道嗎?其實就是信息差。信息的不對稱導致一些人利用那些掌握前沿信息的人來賺取相對落后的人所沒有的利潤。你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農民的辛勞與低廉的蔬菜價格:市場秩序與信息差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