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農民楊某的遭遇讓人深同。楊某以種地為生,在自家田地里種植了一些藥材,希能夠通過銷售藥材來增加收。然而,當藥材即將時,楊某發現自家的藥材經常會被附近別人家的羊群啃食和踩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楊某生氣地拿出了農藥,將其與玉米粒混合后撒在自家藥材地里,希通過這樣做讓那些放羊的人吃一次虧后就不敢再侵害他的藥材了。
然而,就在某天,村里的一個張某的農民又帶著他的羊群來到楊某的地里,毫不知地讓羊群繼續啃食楊某的藥材。不出所料,羊群中毒了,張某因此損失了9只羊。張某看到自家的羊群死去,自然到心疼和憤怒,于是將楊某告上了法庭。
楊某也覺得委屈:當他的藥材被踩踏和啃食時,張某并沒有生氣或追究責任,但現在張某的羊死了,卻來找他訛人,這不是惡人先告狀嗎?然而,檢方并沒有站在楊某這一方,而是提出了一個觀點:耕地屬于公共空間,楊某的行為有風險。最終,楊某不僅需要賠償張某2萬元的損失,還要面臨2年的監。
這件事對于普通的農民來說,估計都會認為張某不對。在農村,人們都知道羊群是可以被指揮的,一般況下,放羊的人會讓頭羊走到哪里,羊群就會跟到哪里。既然張某知道這片地是耕地,就不應該讓羊群進,更不應該以吃草的名義破壞別人的莊稼。而且,這種行為很可能不是第一次發生。至于楊某,雖然他的藥材多次被啃食和踩踏,這確實讓人氣憤,但他應該在田間地頭放上提示牌,以避免他人誤踩。
總之,這件事可以說是兩敗俱傷。如果張某能夠不貪心,不讓羊群去啃食別人的莊稼,就不會損失羊群并與鄰居結仇。而如果楊某事先與張某通并放上警示提醒,就不會毒殺別人的羊群,從而被判定理虧了。這個故事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即在解決糾紛時,通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