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歷新年的喜慶氣氛中,一個不那麼愉快的事件在一人氣旺盛的景區發生了。2月11日,大年初二,本應是家庭團聚、歡樂出行的黃金時節,卻因為一場關于“拒收人民幣”的爭議,讓一名游客和一家商戶的沖突了社網絡上的熱門話題。

起因很簡單,一位游客在景區的商鋪消費時,遭遇了商家拒收現金人民幣的尷尬局面。當他遞出一張鮮亮的人民幣時,卻被商家直接回絕:“不收,就是不收。”這一事件被錄制下來并上傳到了互聯網,引發了軒然大波,為了眾多網友熱議的焦點。

據《人民幣管理條例》,人民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因此,這位游客的遭遇引發了對商家行為是否犯法律的質疑。

景區的相關負責人解釋稱,景區統一采用非現金支付方式,以方便管理和提升消費驗。游客若持有現金,可在游客中心充值卡或直接使用移支付。這番解釋并未完全平息公眾的質疑,網友們一邊倒地支持游客的做法,痛批拒收人民幣的行為。

隨著爭議的持續發酵,網友們的熱議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迅速席卷了整個網絡。在追求便利與效率的同時,不應忽視了法律的底線和人民的權利。對此,值得深思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