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運季節,通擁堵了熱門話題之一。不論是回家還是返程,車輛都面臨著擁堵的況。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為什麼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購買汽車呢?其實,農村人購車的原因被誤解了。有人認為他們是為了裝門面,但實際上并非如此。一些網友發文表示:作為農村人,月收6000元,卻購買了一輛價值18萬元的車,這樣的行為是否應該遭到嘲諷呢?他解釋說,家里有五個勞力,18萬元的花銷并不算太大的負擔。購車后,他可以帶爺爺去看病,帶父親去醫院,還能帶侄出去游玩,方便在節假日去走親訪友。生活確實變得更加便利了。

大部分人嘲諷這位博主的并非是他購車,而是他月薪6000元卻購買了一輛價值18萬元的車。但個人認為,如果家庭有實力,花費18萬元購車并不算什麼。尤其是在農村,沒有太多的開支,孩子的工資幾乎都可以進行儲蓄。月薪6000元并不代表家里的儲蓄也只有6000元,購車的金額取決于個人況。購車后還能帶家人看病、出游,這樣的投資確實是值得的。

目前,農村購車已經為一種必要。否則,就無法找到合適的伴,起步價至要15萬元以上。不可否認,家購車也是農村購車的主要原因之一。農村購車并不值得被冷嘲熱諷,如今車輛并不再是奢侈品,家里的人們會覺得高價車輛的品質更好。農村缺乏公共通,頻繁出行的話,購車確實能解決許多問題。之前,我月薪5000元,也購買了價值7萬元的車,因為我住在偏遠地區,非常有用。前往大醫院檢查需要乘坐公車2小時!因此,農村購車并沒有什麼好爭論的,正常購車,有能力購買18萬元的車也意味著有相應的實力!農村并不都是貧困的人。作為農村人,看到評論中提到依賴父母、充其面子等,我真的到好笑。購車并不是為了炫耀,農村購車確實非常方便,如果一家有四口人,沒有車的話出門走親戚就需要開兩輛電車,非常不方便!如今,大家的生活都過得很好,農村購車也變得司空見慣。購車的價格應該由個人自己決定,不需要被嘲諷,有了車后走親訪友、看病、進行旅行都變得更加便利。

那麼,大家購車的初衷到底是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