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謂是奇葩事件頻發的一年,不是因為疊被子被罰款,就是因為熏制臘污染環境,或者農村聚餐需要辦理衛生許可證。如今,又出臺了一個新規定:農村聚餐5桌以上需要提前10天報備!而且,不允許使用家庭自釀酒。在農村,經濟實惠的自釀米酒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在廣西,自釀米酒甚至有自己專屬的“公文包”,可見其地位不一般。那麼,為什麼現在農村宴席卻越來越嚴格呢?有網友表示,應該把重點放在食品安全和杜絕假冒偽劣食品上。并且,喜事酒席報備或許還說得過去,但白事又如何辦到提前報備呢?難道老百姓就能對自己的命運提前做好計劃嗎?而且,自由、靈活、樸實,本來就是農村酒席的特,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太多的約束會限制大家的自由,聚餐的組織和參與應該是個人自主的事,不應該到過多的干預和限制。其次,報備程序是怎樣的呢?是不是也像平時辦事一樣需要填寫表格、蓋章、提相關材料等一系列繁瑣的流程?如果是這樣,無疑會增加聚餐組織者的負擔。另外,由于農村地區的聚餐活可能比較分散,監管部門是否會每場酒席都到場監督并品嘗?而且規定5桌為起點,是不是太了?一些大一點的宗族親戚聚餐往往不止5桌。對于一些小規模的聚餐活也要求提前報備,這是否太過嚴格?在地油、假冒偽劣產品橫行的年代,有關部門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查違法廠家、如何杜絕相關銷售渠道上,而不是過度限制農村生活習俗的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