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和工作安排

當前,我國“民工荒”問題日益突出,“撂荒”的現象日趨嚴重。剩下的幾個,也都是六十多歲的人了,沒辦法出去工作,就靠著種田維持生計。許多七十多歲的老人,還得在田里勞作。雖說種田不賺錢,但有了田地,就能保障日常所需,無論是谷、蔬菜,都能做到自給自足,讓自己晚年能有更大的保障。那麼,鄉下的老年人,到底要耕種多久呢?70多歲的人,還能種地嗎?我們村子里,現在二三十歲的小伙子,基本上都出去打工了,很有留守的。即便是留守的青年,他們也不再從事農業生產,而從事一些小買賣,比如賣土特產。到了四五十歲,外出工作的年輕人,也不在數。也就是像我爸爸一樣,年過六旬,又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又沒有能力做生意,就只好以務農為生了。上次我去了一趟鄉下,發現大部分的土地都荒廢了。按理說,到了那個時候,它就該發芽了。但現在,田地里長滿了雜草,沒有人打理,也沒有人打理。農村土地撂荒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問題。尤其是最近十幾年,農民進城務工的人數不斷增加,耕地撂荒的問題日益突出。再說了,我們這一帶都是山地,大部分都是梯田,沒有足夠的土地來進行機械化的耕種。要種莊稼,就得用手。所以,許多荒廢的土地,就是想把它租給糧食大戶,也辦不到。畢竟,大型糧食生產企業,還是更愿意在平坦地帶,這樣更便于機械化耕作。在這一點上,山地梯田確實于劣勢。沒人管,沒人管,這片地就這麼荒廢著。就拿我們家來說吧,我爺爺有五個兒子,現在只有我爸一個人在鄉下,其他的都在外面打工。以前,他們家的地本來就不多,現在都荒廢了。就算有叔伯們分了家,也沒有人耕種。家里的農活都給了我爸爸,可他一個人也做不了什麼。現在,他的父親種了一片水田,一年能有一千多斤的稻谷,再加上一些青菜,足夠他一個人吃了。再多的話,也沒那個實力了。再加上種田,養蠶,養茶,一年的總收益在兩萬左右。而這些錢,也僅僅夠他平時的花銷,以及與人打道而已。現在在鄉下,六十幾、七十幾的人都在種田,這是很常見的事。兒們出去打工,一年也就七八十萬,勉強夠一家人生活。只要他還能彈,他的就可以了。雖然攢不了太多的錢,但也足夠養活自己了。在我國現階段,以居家養老為主導的養老方式下,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一個突出的問題。外出工作的孩子們的工資很,退休金也很,在農村,老人的養老不能靠孩子,也不能靠退休金。所以,如果要問農民,到何時才能退休呢?誰也說不準。我能告訴你的是,以我們村子里的況來看,老年人想要過上舒服的生活,就必須要種地。至于種田的時間,大概要等他力不支了。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哪怕生病了,也要拖著生病的,在田里勞作。這是必然的。沒有工作,沒有食,就無法生存。現在的農村,七十多歲的人,已經很常見了。就算是在鄉下,也有不人在種地。我們村里有位80多歲的老漢,子骨還算朗,到現在還在田里勞,自食其力。正如老人所說,只要能,就會。辛辛苦苦的工作了這麼久,要是有一天不在地里,他會很難的。他越努力,他的子孫后代,也就越容易得到回報。趁著還能活,盡量不去打擾子孫,也算是化解了家庭矛盾,融洽了家人的關系。老人說得很傷,但在鄉下,這就是現實。如今的農村,本就沒有什麼“養老”一說,七老八十的人,還在田間勞作,那是很平常的事。所以,在鄉下老家工作,還真沒有標準的答案。他們必須生活下去,一直工作到筋疲力盡為止。要提升農村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品質,一是要大力發展經濟,改變農村貧困、落后的總面貌,讓年輕人多賺點錢,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只有這樣,才能給老人們一個最基本的養老保障,也能讓孩子們在自己的邊,得到一種心靈上的藉。二是繼續提高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金水平。現在的農村,六十多歲的老年人,每月可以領到一百元到一百五十元不等。如果要讓老人們過上幸福的晚年,可以考慮將農村養老保險的水平調高到每月500元以上。如此一來,日常開銷就不是問題了。而且農村的新農合,也是越來越完善,這一點,馮宇是知道的。同時,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下,農民的健康問題也得以有效、適當的解決。你們說是不是?你說,現在的鄉下人,要工作多久?農民的退休金水平要不要調高一點,漲到每人四五百元?請在下方留下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