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劉大山,今年已經七十八歲了。我家住在一個小村莊,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我和七十六歲的老伴小芳都是普通的農民。我們沒有退休金,只能依靠種田和養來維持生活。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強今年五十歲,是一名中學老師,月薪八千多;小兒子劉海在一家企業工作,擔任技部主任,月薪九千多。他們都有穩定的工作,過得很不錯。

村里的老劉經常拍著我的肩膀說:“大山,你看我們劉家的兩個孩子,都是出人頭地的!”聽了他的話,我自然到很開心。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開始發現,我的鄰居老張的生活似乎更加幸福。老張和我同歲,也是靠種地養為生,他有兩個兒,初中畢業后就去了城里工作,現在過得也不錯。

村里的大媽們議論著說:“大山,你看老張那兩個兒,多孝順。”聽了這些話,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有一天,我在田地里忙活回來,看到老張的兒開著車回來,車后備箱滿滿當當的東西。老張高興地跟鄰居炫耀,我的心里更是五味雜陳。當劉強和劉海打電話告訴我他們過年無法回家時,我更是到空的。

大年三十那天,老張一家熱鬧非凡,他的兒把他們接到了城里過年。而我和小芳卻還是在農村的老房子里,獨自看著電視。小芳突然問我:“大山,你說咱們劉家,是不是也應該有個兒?”我愣住了,心里有些酸楚。過去總覺得有兒子養老有保障,但現在,我開始懷疑這個觀念。

春節過后,村里人都在談論老張的幸福生活。老張的婿們還給老張買了城里的房子,說是方便照顧。我在田里干活,想著這些,心里越想越覺得委屈。小芳提議我們去城里住,我沉默了一會兒,終于點了點頭。我們打點好行李,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但我心里清楚,真正的幸福可能并不在城里的高樓大廈,而是在家人的關心和陪伴中。

結語:在我國農村,重男輕的觀念曾經固。但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觀念正在悄然發生改變。無論是養兒還是養,孝敬父母是每個子的責任。我們應該珍惜與父母共度的每一刻,給他們一個幸福和溫馨的晚年。【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