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一些地方相繼出臺了新政策,止農村使用柴火,要求使用天然氣燒飯和用電取暖。除了燒柴,一些地方還止了熏制臘的行為。最近,四川的兩個縣相繼發布通告,表示城區止私自熏制臘制品,熏制臘、臘腸等必須送到指定的集中熏制點。其中一個縣還明確表示,執法人員將對未在指定地點熏制腌臘制品的行為進行勸導和制止,對拒不改正者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理。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一直依賴山水為生,他們習慣使用柴火做飯和取暖,也習慣熏制臘和臘腸。在過去,這在農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而且奇怪的是,那個時候空氣質量非常好,山上的植被茂,野生繁多,幾乎沒有空氣污染。那麼現在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燒柴做飯、熏制臘的行為減了,而使用燃氣灶、煤氣灶以及購買現的腌制品的行為卻增多了?為什麼這麼多專家和教授出來說燒柴和熏制臘污染了空氣?這背后是否有科學依據,或者藏了一些不能被公開的呢?

許多網友對此提出了質疑:這是典型的欺的行為!他們認為政府抓小放大,不去止那些更嚴重污染環境的行業,比如化工、水泥和煙草等。還有一些網友嘲諷道:集中熏就不會污染環境了嗎?他們認為政府將老百姓作為擋箭牌,以此來變相收費。甚至還有一些人嘆:一個好產品需要幾十年的努力來建立良好的聲譽,但卻只需要一張薄紙就能毀掉,真是悲哀啊!這些與中華傳統相關的好習慣,怎麼能簡單地一了之呢?

回顧近年來我們為了防止空氣污染所采取的一些不可思議的措施:止放鞭炮、燒柴等等,我們會發現這些措施中有很多都是中華文化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或特。為什麼在過去需要的時候這些行為被稱為煙火氣,而現在不需要了就被定為污染行為呢?這些措施背后是否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呢?保護環境固然重要,但我們也必須依法行事,不能因為某個群或行業納更多的錢就對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于弱勢群或行業則采取止的方式。這種看單下菜、看人下菜的行為,以及朝令夕改、拍腦袋決策的行為已經損害了某些地方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我們必須調查一下背后打著科學旗號的:究竟是利熏心,還是燒柴、熏制臘污染了大氣?(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