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和城市,無論是在喜事舉辦的時候,酒席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的變化,吃酒席的習俗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農村,參加婚禮、過壽、謝恩等場合,人們紛紛前往,并出現了一種尷尬的現象:無休無止的吃酒席,使得隨禮在農村人頭上的一座大山。酒席盛宴似海,百姓為之疲憊。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對于慶祝宴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大小小的宴席了常態。但是,這些應該是喜慶場合的酒席,卻讓人到疲憊不堪。滿桌的菜肴令人應接不暇,酒杯不斷撞的聲音不絕于耳。喜慶的氣氛被無盡的食和酒水所淹沒,一些年邁的農村人已經開始逃避這樣的喜慶場合。隨禮力山大,苦不堪言。

而隨著酒席數量的增多,相應的隨禮力也越來越大。參加一個宴會,禮金就得搬出去一大筆。每次隨禮,農村人都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問題:到底給多才是合適的?在有些人眼中,不管給多都不夠;在有些人眼中,給多了又覺得浪費。隨禮本是一種祝福,但如今變了一種負擔,讓人苦不堪言。

無休無止的酒席使得社力也日益增大。農村人們為了維系面子、拉近彼此的關系,不得不頻繁地參加各種宴請。雖然相互之間沒有直接的要求,但眾所周知,不參加別人的宴席,就可能失去對方的友誼和支持。于是,農村人們被迫在朋友圈里進行一場賭博式的社游戲:誰不參加誰就可能失去機會,而誰參加得多就有可能益更多。這讓人們的關系變得越發的虛偽和功利。

面對這一現象,我們應該理對待慶祝活,適量控制酒席規模,寬容對待隨禮問題。讓我們的喜慶場合回歸到真誠和友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