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山嶺,回到了我的老家,但在村里的路上,我看到了很多陌生的面孔。有些是不知何時嫁來的姑娘,也有些是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孩,他們都陌生地打量著我。偶爾與路旁的老人打招呼,他們卻詢問我來自何方。我報上了父母的名字,他們才恍然大悟,搖搖頭說“不中用啦”。一些記憶中的破舊土木房已經被洋房取代,漂亮的汽車停滿了路邊。穿過村子的小巷,家家的大門閉,但屋卻依然喧鬧。這就是我在農村老家看到的許多變化,但讓我最深的是:農村人味變得越來越淡了。以前農村的大門總是敞開的,無論在路上遇到誰都能席地而坐聊上半晌。而現在,很有人去拜訪誰家,更不見村頭老樹下堆的人,有的只是實在避不開禮貌地打個招呼。是什麼讓農村人味變得如此之淡呢?經過深挖細究,我發現了四個原因。

首先,老一輩的大部分人都已經去世,而后代的兒卻稀。在村里,老一輩的兄弟姐妹眾多,大多都生活在同一個村子里,兄弟姐妹之間頻繁走,也就造就了農村你來我往的熱鬧景象。而現在的農村年輕人一般只有兩個孩子,孩很多都遠嫁他鄉,沒有親的維系。剩下的人之間的關系漸漸疏遠。其次,許多人口大舉遷出,導致了聚離多的況。現在,許多農村出現了不空房現象,院子里雜草叢生,殘垣斷壁隨可見。而這背后是農村人口大舉遷出所致,許多人遷至街道、市里,甚至遠赴外地安家。在這種聚離多的況下,偶爾相遇也找不到更多話題,為了避免尷尬,只能掏出手機來掩飾。此外,貧富差距也在扯遠人與人之間的。現在為數不多的農村人,貧富兩級分化嚴重,窮者一貧如洗,富者高樓拔地起。在眼可見的貧富懸殊面前,許多人戴上了有眼鏡,窮人不甘富人有,富人輕視窮者貧。最后,隨著農村經濟多元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許多農村人由原來單調的從事農耕變為就地工廠集聚。早出晚歸的作息規律,大大減了人與人相的機會,有許多人雖是一墻之隔,但一年到頭難見一面。

在這種況下,人與人之間的就變得淡了。我還是喜歡兒時的農村,雖然條件不濟,但無論走到哪里都是純真善良的問候,讓每個人的心中都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