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許多打工人來說,春節本是期待已久的放松時刻。然而,今年的春節卻被一連串的“紅轟炸”徹底攪了我的節日計劃。在老家,我驚訝地發現自己像陷了一個無止境的宴會循環。從孩子生日宴到樓層換新宴,甚至寵狗剪,都得擺上一桌。這還只是個開始,接下來的每一天,我仿佛就沒離開過酒桌和路上相互追逐的循環。不僅如此,參加這些看似無窮無盡的酒席,還意味著你得承擔沉重的經濟負擔。簡直是“本無歸”,輕輕松松就花掉了上萬塊,比上班還累!在這樣一個濃厚人味兒的社會里,不參與這種活,似乎就等同于與人為敵。不去,就等于切斷了與世界的聯系,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面對這種狀況,我除了憤怒還是無奈。這不僅僅是金錢上的流失,更是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誤解和曲解。辦酒席了一種不可名狀的負擔,讓本應歡聚的時刻變了一場場神和財務上的消耗戰。這種風氣越演越烈的背后,其實是一種畸形的消費觀和價值觀的反映。我們是否對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就是不斷地在酒桌上展示、攀比和消耗嗎?讓我們停止這種沒完沒了的酒席文化,回歸到最簡單、最真實的人與人之間的流。別讓我們的生活,被這種毫無意義的“辦酒”文化所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