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份是自己給的。有時為了避免尷尬,擺人際往的煩惱,我們會給自己一個新份。比如放學接孩子時,總會有熱賣課的人圍追堵截,詢問孩子是否需要上課。有一天,我遇到了一個媽媽和小哥哥的糾纏,那位媽媽突然說:孩子爸就是英語老師。對方馬上將希之投放到我上。我大方地說:我就是個保姆,只管接送孩子,他們家事兒啥也不管。結果,我們再也不用被迫聽學英語的種種好了。從此,我意識到除了逃跑,還可以斗智斗勇,來應對被賣課人的糾纏。
這種換位思考也在網友們中間流行起來。有人不了理發師一直推銷充值卡,于是告訴他自己在市場監督局工作,天天有人投訴理發店跑路。還有五歲的孩因為老師說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所以當有人問父母是干什麼的時,大方地說:我媽是個警察,我爸是個法。甚至有人干脆扮一次大佬來應對多事的阿姨,以此來應對被兌的況。
總的來說,這種給自己一個新份的做法,并不是為了讓別人高看自己,而是為了自保,避免尷尬,擺人際往的煩惱。為了擺不必要的社麻煩,我們會以一本正經的方式來胡說八道,立個新人設。畢竟,出門在外,份是自己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