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河上山塘橋,山塘橋邊兩山塘。這是一幅描繪上海西南角的麗景,也是一段近400年歷史的故事。山塘老街,一條古老的街道,以界河和石橋相連,將上海金山區廊下鎮山塘村與浙江嘉興市平湖市廣陳鎮山塘村連接在一起。這兩個村子地相依、水相連,業相近、人相親。村民們不僅共村名,還頻繁地進行“省”串門。然而,由于行政區劃的限制,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有時到限制,“各管一攤”的局面導致矛盾糾紛無法從本上解決,就像一件未系上扣子的對襟外套。

在深推進長三角一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上海金山區與浙江省接壤,有5個街鎮建立了“滬浙毗鄰‘三所聯’工作室”。這些工作室不斷延矛盾糾紛化解路徑,有效解決了省矛盾糾紛牽頭難、協調難等問題,探索了省際毗鄰地區矛盾化解的“滬浙樣板”。到目前為止,已功化解了179起各類省矛盾糾紛,省糾紛類“110”警也明顯下降。

浙江是“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有富的矛盾糾紛化解經驗和做法。上海在近年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了“三所聯”機制。通過友鄰攜手,為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認真解決涉及群眾切利益的問題,讓這一群眾工作的“傳家寶”歷久彌新。

一個案例是社區民警張斌驅車半小時到浙江平湖,解決輟學孩子小邵的問題。小邵隨母親回到家鄉居住,為了養家,母親忙于打零工,導致小邵經常不去上學。由于父母離婚后分居兩省,他們難以有效通,所以這個矛盾糾紛比一般的婚姻家事糾紛更加棘手。通過“三所聯”的機制,調解方向和方案經過多次討論,最終邵先生與王士簽訂了《人民調解協議書》,明確了雙方的責任義務,特別是小邵的求學路也得到了保障。

另一個案例是金山衛派出所調解的一起勞資糾紛案件。在工程項目中,承包方獨立施工發生的工傷,應由承包方承擔。通過專業的法律服務和“三所聯”機制,雙方最終達共識,解決了糾紛。

建立滬浙毗鄰“三所聯”工作室,使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涵與外延進一步得到拓展。在長三角警務一化框架下,兩地警方通過建章立制,使警信息互通互認,不僅解決了眾多矛盾糾紛的本問題,還促進了兩地警方的互學互鑒,提升了工作能力水平。

金山區有大量工業園區和在建工地,吸引了不浙江市民前來工作。通過“三所聯”機制,警方能夠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矛盾糾紛,如私自轉讓項目和勞資糾紛等,為兩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務。

在滬浙合作過程中,上海警方還從浙江警方的好做法中汲取了經驗,當地群眾也熱心參與基層治理。這為上海在堅持法治思維和群眾路線方面深化“三所聯”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