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大廠”。在河北唐山古冶區趙各莊,有一座百年前興建的煤礦,趙各莊礦。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最初是洋務運的產,后來并開灤煤礦。在近百年的時間里,趙各莊礦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和就業機會,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在鼎盛時期,它曾以“萬人煤礦萬噸煤”的輝煌而聞名。帶著工牌的年輕人,也是相親市場上的搶手貨。

本文作者出生在古冶趙各莊,如今定居北京,在互聯網大廠工作十余年。互聯網紅利帶來的面收,讓他早早在北京實現了買房安家,扎落地。在當前重新討論“大廠”意義和價值的時刻,他想講講自己家鄉的故事,關于“大廠”環,以及隨之而來的命運沉浮。

他的父輩是“礦上”的工人,有相似的命運軌跡。他們在“礦上”工作了一輩子,每天加班到深夜,甚至有時凌晨2點才能回家。雖然工作強度很高,但他們對工作充滿熱,從未抱怨過。在那個年代,加班費和獎金都沒有,但大家樂于上班,因為“礦上”給他們提供了幸福和安全

然而,命運的車總是有著妙的巧合。在上世紀90年代,一些人選擇離開“礦上”,開始下海經商,追求更好的生活。其中一些人取得了功,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而那些留在“礦上”的人,大多數繼續安穩地生活,接著日復一日的工作。在不同的選擇中,趙各莊人的命運出現了分歧。

2008年,趙各莊礦宣布破產,這也是趙各莊命運的分水嶺。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單位停工停產,許多人的收大幅減。退休為他們最大的盼頭,因為退休金由社保發放,有統一標準,相當于收翻番。一些人重新回到“礦上”,繼續安穩的日子,而另一些人則選擇向市區或其他地方遷移,追求更好的生活。

如今的趙各莊街面上幾乎沒有面向年輕人的店鋪,年輕人不得不坐車去市里逛街。與此同時,老人們仍然堅持過去的生活方式。趙各莊的公園不再吸引年輕人,曾經的繁榮已經為過去的印記。年輕人紛紛離開,只有老人們仍然留在那里,堅守著他們的生活。

作者自己也在互聯網大廠工作多年,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就,但有時也到困在其中。他擁有許多技能,但這些技能似乎只在大廠有用。在政策和外部環境的變中,互聯網行業的紅利能夠持續多久仍然是個未知數。

趙各莊的興衰變遷,是“大廠”環消亡的影。年輕人離開,店鋪關閉,趙各莊逐漸失去了往日的繁榮。但對于那些曾經在“礦上”工作的人來說,這里仍然是他們的家,他們相信“礦上”,即使在下崗、改制、破產等挑戰面前,他們仍然堅守著。

趙各莊的故事提醒著我們,時代的變遷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能對過去的環盲目迷。只有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學習適應,我們才能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