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啥補啥,這是俗話中的一句至理名言。同樣道理,一個人越是大聲喊出某個口號,越說明他在這方面的缺失。如今,最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擔當”。人們口口聲聲地喊著擔當,但實際上他們的脊梁骨早已經塌塌地彎了下去。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呂德文研究員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沒人敢負責,這是社會的悲哀!”公務員不敢對群眾負責,老師不敢對學生負責,醫生不敢對病人負責,呂教授列舉了三個令人扎心的現象。然而,責任缺失的問題遠不止于此,還包括上級不敢對下級負責,組織不敢對個人負責,后人不敢對前人負責,本單位不敢對外單位負責,等等。當相互不負責任時,這其實就等于相互不信任。在一個失去信任基的社會中,任何糟糕的事發生都不足為奇。

那麼,整個社會的責任到底去哪了呢?首先,責任被權力吞噬。權力與責任是相輔相的,擁有多大的權力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而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就需要被賦予多大的權力。很多地方都有一句話流傳著:“我說了不算,找領導去。”好像領導就是萬能的,只有領導能夠決定一切。然而,如果我們推理下去,那麼領導的領導、領導的領導的領導又該如何負責任呢?這樣層層甩鍋,直到責任最終甩到墻才罷休。領導的同義詞就是權力,當權力過度集中時,就會形一個吞噬一切的黑,正常的責任隨之消失殆盡。

其次,契約神遭到了破壞。所謂契約神,就是說到做到,言出必行的原則。前人說的話后人認可,昨天說的話今天認可。最讓人忌憚的是,不按照規則行事,隨時可以改變立場。沒有契約神,就意味著背信棄義,不守規則,隨時都可以翻臉不認人。對于這種不守信用的行為,是無法負責任的,并且越是負責吃虧越大。

第三,人輝被無湮滅。人并不復雜,它是作為人類最本能的特質而存在的,有普適和永恒。尊重人需要仁和善良,人者必然會被人所,福往者福來,促進整個社會的良。然而,一旦人被剝奪,人心就會變得冰冷,道德也會坡,剩下的只有冷漠和互害,虛偽和攻訐。在這樣的環境中,討論責任就變得異常奢侈。

第四,自由包容變得異常艱難。世界是五彩斑斕的,多姿多彩的,不應只有一種聲音、一種腔調、一種或者一種模式。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相互包容有利于擴大責任空間,強化責任使命。然而,在權力的威勢、極端主義和潔癖的力下,自由包容只能一步步后退,直至逃遁消失。一旦斗爭思維占據主導地位,那麼容不下這個,也容不下那個,肯定沒有人會逆勢擔起責任。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里的“天下”并不是指某個朝代的統治者,而是指天下公理、正道滄桑和人間正義。在面對真理、邏輯、科學和法律的時候,總得有人勇敢地站出來扛起責任。如果每個人都像致利己的頭烏一樣,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關心他人和社會,那麼整個世界就會面臨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