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支79元的眉筆會這麼刺痛我們的神經?因為在買不起79元眉筆的背后,是無數因為“窮”而被閹割的人生。他們是每天在為下一頓飯發愁的人,是千千萬萬還在為生存而工作的打工人。這些打工人,是你,是我,是他。我們不僅買不起眉筆,也買不起櫥窗里閃閃發服鞋子,買不起超市里進口的榴蓮和車厘子,買不起喜歡明星的演唱會門票,買不起向往城市的飛機票……貧窮,磨平我們追求好生活的,切斷我們探尋人生更多可能的機會。

貧窮對于一個人的人生影響已經被科學家做過許多研究。國的心理學家曾經前往印度,對那里的甘蔗種植者做過一項貧窮與智商的相關研究。那里的農民年收的60%來自收之后,意味著他們每年有一段時間相對貧窮,另一段時間相對富裕。研究人員分別在收前和收后對農民們進行智商測試。他們隨后的發現令人震驚。測試表明,農民們在收前的智商較低。在貧困中生活的結果是——他們的智商降低了14個百分點。

這里就要說到一個關于貧窮的理論:匱乏心態。當人們察覺到自己缺乏某種東西時,他們的行為就會發生變化,無論是缺時間、缺錢或缺食。我們都知道這種覺。在上班時,當你有太多事要做,于是你推遲了午餐時間,你的糖降低,滿腦子都是你所缺乏的東西——你想要吃東西(缺乏食)。或是將在5分鐘開始的會議(缺時間)讓你神經張,做不了其他事。或是必須在明天之前支付的賬單(缺錢)讓你惴惴不安,憂慮煩躁。這些都會導致你無法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去為未來規劃。是活著就已經花了全部力氣。就像一臺新電腦,一次運行10個龐雜的程序。它會變得越來越慢,出現錯誤。最終,死機了—— 不是因為它是一臺壞電腦,而是因為它一次理太多程序。就像窮人,和富人一樣,面對同樣多的事,卻沒有富人的財富。窮人做出不好的決定,不是因為他們是蠢人,而是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任何人其中都會做出愚蠢決定的環境中。

作家喬治·奧威爾寫道,貧窮的本質,是摧毀未來。有沒有除貧窮的方法?那我們該怎麼做呢?當代社會鼓勵窮人好好學習,依靠自斗致富,但能功的人麟角。有學者提出直接去改變窮人的生活環境。就像前面提到的電腦一樣,與其糾結于一點點改進件,為什麼不簡單直接地增加一些額外的存呢?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對此提出了一個概念:保障基本收。很簡單,就是每月給窮人補助金,保障其基本開支:食,住宿,教育。這是無條件給予的,這個基本收不是一種恩惠,而是每個人的權利。

保障基本收計劃曾在加拿大的一個鎮子上實驗過。1974年,那個鎮子上的每個人都得到了基本收保障金,沒有人掉到貧困線以下。實驗進行到第四年,新政府掌權,加拿大新閣認為實驗太過昂貴而將其終止了。最后,留下2000個箱子的文件。25年后,一位加拿大教授發現了這些記錄。三年間,用盡各種方法對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不管何種方法,每一次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這是一個徹徹底底功的實驗。數據顯示,在那個鎮子中,人們不僅變得更加富有,還變得更加聰明且健康。孩子們在學校的表現有了大幅度進步,就醫率下降了8.5%,家庭暴力事件減了,神健康問題也減了,而且人們都去工作。從國到印度,全球范圍,不計其數的相似實驗也得到了相似的結論。如果說保障基本收是對人們的一項風險投資,那麼實驗結果已經表明,其收益將遠遠大于投。而且,我們不得不這麼做,因為貧窮的代價太昂貴了。

讓我們想象一下我們浪費了多天分。深陷于貧窮泥沼的學子,每天想的都是迫在眉睫的匱乏,有幾個能發揮出他們的潛能?不得不為了生存而工作的打工人,很可能是充滿天賦的藝家、作家、企業家。如果我們能一次讓所有人徹底擺貧困,有多的能量和天賦能夠被釋放。而貧窮,是對于人類潛能的一種不可置信的浪費。

來自荷蘭的歷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道:“我相信在未來,你工作的價值不由你賺的錢決定,而是由你傳播的快樂和你創造的意義決定。我相信在未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為一個無意義的工作做好準備,而在于為有意義的一生做好準備。我相信在未來,離貧困不是一項特權,而是我們應得的一項權利。”窮,不是你沒有努力工作,不是你努力工作了也沒有漲工資,窮就是缺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