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政策旨在有序地控制人口數量,曾經備爭議,如今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雖然有人認為計劃生育已為歷史,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應該進行澄清和校正。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實施以來,計劃生育一直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在五、六十年代人口生育高峰之后,各地開始推行結扎手或放環措施,這一政策并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1980年前后,各省市陸續頒布《計劃生育條例》,并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實施《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使得這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九十年代,我在鄉鎮機關直接參與了這項工作,經歷了計劃生育最艱難的時期。當時,計劃外超生征收的“社會養費”為了重要資金來源,供養了一大批計劃生育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同時也彌補了縣鄉財政資金的不足。

為緩解人口老齡化和勞力短缺的矛盾,自2016年1月,國家調整計劃生育政策,逐步開放居民的一孩、二孩、直至三孩生育。這一政策調整曾讓不育齡夫婦反應不過來,對于獨生子家庭又錯過生育年齡的夫婦來說,更是一陣唏噓、百集。

近期,為刺激人口生育,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如浙江省常山縣的優化生育購房補新政。這一政策旨在通過補獎勵形式刺激人口生育,同時解決房地產業的問題,增加地方財政稅收,實現了三全其的好事。

計劃生育政策的演變和挑戰仍在持續,作為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將長期堅持下去,并隨著時代發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更新,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因此,我們應該為計劃生育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