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進老齡化社會,但同時面臨著未富先老、孤獨空巢的窘境。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加,養老為了當下關注度最高、也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之一。如何滿足龐大的養老需求,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也為社會各界切關注的方向。在立足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學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國逐步形了以下幾種養老模式:

一、 居家養老

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國傳統的生活習慣,選擇與家人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住在養老機構或養老社區,安度晚年生活的傳統養老方式。這種養老模式以家庭親緣為紐帶,保留了傳統的家庭關系和鄰里關系。盡管養老支出,對家庭的經濟負擔不是很大,但老年人缺失專業的健康服務和護理服務,子在護理方面的負擔很重。現在的空巢老人將近一半,很多居家養老基本于老人自我養老的窘狀。適合人群包括傳統文化影響深遠、特別是高齡老人和對到養老院和護理院養老都存在著一定的偏見或顧慮的老人,以及適合家庭員有充裕時間提供基本的護理服務或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差的家庭。

二、社區式居家養老

社區式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在家庭居住與社會化上門服務相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這種模式提供了各種服務,包括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還提供日托或全托服務、文娛樂服務以及法律咨詢、心理咨詢等服務。社區式居家養老既符合政府養老產業政策,又兼顧家庭養老和社會上門服務養老,眾廣泛,深長者歡迎。然而,該模式投資回報率較低,服務要求高,缺乏必要的財力和人力資源,發展限,最佳發展模式是連鎖化經營。適合人群包括傳統家庭觀念比較重、不想離家的老年人,尤其適合孤寡、空巢老人以及需要介護照顧的老人。

三、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指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機構,包括自理型異地養老機構、自理、介助、介護型養老機構和醫護型養老機構等。這些機構提供生活照料、醫護照料、文化娛樂設施以及創作室等服務。機構養老的優點包括集中居住便于管理和服務、便于各種養老附加產品的開發、口碑效應和投資小。然而,機構養老也存在投資回報率低、服務要求高、一床難求和藉偏等問題。適合人群包括喜歡過群生活、喜歡熱鬧的老年人,尤其適合孤寡、空巢老人以及需要介護照顧的老人。

四、持續照料社區養老(CCRC社區)

持續照料社區養老是一種復合式的老年社區,通過為老年人提供自理、介護、介助一化的居住設施和服務,使老年人在健康狀況和自理能力變化時,依然可以在悉的環境中繼續居住,并獲得與狀況相對應的照料服務。這種模式提供完備的健康照護服務,提高生活質量,并獲得連續的照顧。然而,CCRC養老社區也面臨著規模效應、價格昂貴、醫養結合難等挑戰。適合人群包括家庭經濟條件好、喜歡群生活的老人。

五、金融機制養老

金融機制養老是指將自己所擁有的不產租賃、抵押貸款、銷售、贈給金融機構或有需要的人,從而獲得一定數額的養老金或接養老院服務的一種養老方式。這種模式可以滿足那些擁有房產但沒有足夠養老金、缺乏照看的老人的養老需求,并為金融機構帶來一定的利潤。然而,金融機制養老也面臨著老年人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和房產制度的阻力等問題。適合人群包括無子老人、失獨老人以及經濟條件好的老人。

六、鄉村養老

鄉村養老是指老年人在鄉村居住養老的一種模式,包括回老家的居家養老、寄養農戶家的養老和鄉村養老社區養老。鄉村養老的優勢包括心靈回歸、驗鄉村生活和較低的養老本。然而,鄉村養老面臨著看病難和鄉村養老服務無法保障等挑戰。適合人群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較好、喜歡鄉村生活或經濟條件一般的老人。

七、智慧養老下的特養老模式

基于互聯網、聯網、大數據等基礎的互聯網+智慧養老模式,可以運用于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農村養老等,誕生了多個特養老模式,包括時間銀行、家庭養老床位、智慧養老社區、虛擬養老院和農村互助積分養老等。這些特養老模式節約人力資本、提高工作效率,讓老人在家里就可以養老機構的待遇,節省本,便于監管監督,并促進公益互助養老的發展。然而,這些模式的發展還不夠全面普及,老年人對智慧養老的適應有限。適合人群適用于想要居家養老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