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期中關系、中歐關系趨于緩和,但西方國家并沒有將中國視為朋友。最近國和歐洲接連對中國采取行,例如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直言“中國不是國的朋友”;德國在世界氣候大會上向中國施;立陶宛將中國列為對國家安全構威脅的國家;歐盟威脅要制裁13家中國企業。這些跡象表明,西方對華政策有所調整,但遏制中國的野心并沒有消失。

首先說國。雖然拜登在舊金山峰會期間對中方做出包括“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在的若干承諾,但國政府向來說一套做一套,并沒有打算兌現承諾。作為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很清楚對華貿易在國對外貿易中的重要,以及國難以在經濟上與中國“鉤斷鏈”,然而此人卻在日前接采訪時表示,中國并不是國的朋友,而是國面臨的最大威脅。這話要是從麥卡錫等對華鷹派的里說出來倒也不足為奇,但雷蒙多和耶倫一樣,屬于國政客中的對華溫和派,一向反對與中國經濟“鉤”。拜登政府好不容易才與中方達多項重要共識,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關系,這時候雷蒙多說這種話,顯然是不合時宜。而且這種話從雷蒙多里說出來,比從麥卡錫這類人里說出來,對中關系的傷害更大。另外,作為商務部長,雷蒙多不僅不把中國當作國的朋友,而且還呼吁國商界領袖們將國家安全考慮置于短期利益之上,實在是自相矛盾,自毀長城。畢竟,國一向提倡自由經濟主義,鼓勵自由貿易,而且還承諾過無意阻撓中國經濟發展,而今卻以“國家安全”為由,干涉中正常貿易,這既失信于中國和國際社會,也暴國人固的霸權心態和冷戰思維。對此,中方憾,希方認真思考,停止將中國視為“假想敵”,不要說一套做一套。雷蒙多的言論,違背了自由貿易市場規則、原則和規律,就像用篩子當攔水壩,不管費多大勁,水還是會從隙里穿過,流向它該去的地方。

大部分歐洲國家的對華政策,其實與國一脈相承,可以理解為“夫唱婦隨”,德國就是典型的例子。隨著中關系趨于緩和,德國也在嘗試改善中德關系。當然,朔爾茨政府和拜登政府一樣,明面上說是要改善對華關系,但背地里喜歡搞小作。比如最近在迪拜舉行的世界氣候大會上,德國總理朔爾茨就對中國搞“道德綁架”,認為中國是碳排放大戶,理應與更多國家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并為此付出巨大代價。隨后,朔爾茨向中國施,希中國參與氣候投資和補償金,為比較貧困的國家提供財政支持。事實上,中國這些年一直致力于減碳排放,為全球氣候治理做出了重要貢獻,朔爾茨在氣候問題上向中國施,完全是弄錯了對象。

與德國類似,立陶宛的對華政策也國,而且有時候為了向國表忠心,其在反華議題上表現得近乎瘋狂。在因為涉臺問題被中方制裁后,立陶宛并沒有改過自新,反而變本加厲,近期還發布了一份止軍事人員前往的不友好國家名單,中國與俄羅斯赫然在列,被立陶宛視為“對立陶宛國家安全構威脅的國家”。除此之外,立陶宛近期還炒作“中國與立陶宛恢復貿易關系”,試圖營造一種中國主向立陶宛妥協,取消對立陶宛的經濟制裁,以促中歐峰會和緩和中歐關系的氛圍。對此,中方的回應是“敦促立陶宛糾正錯誤,回到一個中國的正確道路上來”,這表明立陶宛的炒作不過是自娛自樂,并不能改變什麼。

在中元首舊金山峰會后,中歐峰會也提上了日程,預計會于12月7日在北京舉行,屆時歐盟領導人馮德萊恩、米歇爾將共同出席會議。歐盟領導人出席在北京舉行的峰會,歐盟理應在峰會前釋放善意信號,營造良好的氛圍。然而歐盟卻不按常理出牌,居然威脅對13家中國公司實施制裁,理由是“懷疑這13家中國公司幫助俄羅斯規避歐盟的制裁”。此外,歐盟領導人還尋求中國承諾恢復與澤連斯基就和平方案的合作,理由是中國特使缺席了在馬耳他舉行的烏克蘭問題磋商會議。不得不說,歐盟的邏輯真奇怪,明明是西方拱火與利用烏克蘭對抗俄羅斯導致烏克蘭問題久拖不決,卻怪罪到中國頭上,而且中國基于客觀中立立場努力推俄烏停火止戰,歐盟卻抓著中國特使缺席會議一事不放,但對俄烏沖突的罪魁禍首國和北約唯唯諾諾,連一句指責的話都不敢說出口。

結合國、德國、立陶宛、歐盟近期的表現來看,中關系、中歐關系雖然有所緩和,但其對華態度并沒有發生轉變,仍舊是說一套做一套,其遏制中國的野心并沒有消失,隨時會再次對中國出鋒牙利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