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對當前中國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三種主要養老模式存在問題的分析,本文提出了融合式養老模式,并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對其進行了論述。這種模式的探索是在養老資源的輸送、養老主的多元化構、養老空間的有序鏈接、養老階段安排的相互并存等方面謀求一種系統整合的可能和可行,從而進一步深化當前的養老政策涵。

中國傳統養老模式的演進脈絡及對當前養老模式的反思

中國傳統養老模式的演進脈絡幾千年來,中國都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決定了家庭養老特別是養兒防老是我國社會主要的養老模式。家庭員將其創造的所有財富一方面作為生存保障,另一方面作為家庭積累。其積累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有形積累,即對質財富的積累;另一種是無形積累,即通過養育后代,將其作為無形資產并最終使其為長輩養老的依托。這樣的積累方式最終導致了中國幾千年來家族化和大家庭化社會結構的普遍存在。長輩作為一家之主始終擁有絕對的權威,對家庭的資源分配有支配地位,他們的養老是在家庭員的照料下完的。可以說,這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最主流的家庭養老模式。

從新中國立到20世紀80年代,由于計劃經濟制下的城鄉二元結構中農業人口占了絕大多數,產業結構中以第一、二產業為主導,家庭養老仍然是主要的養老方式,政府主導的福利院和敬老院僅限于接收孤寡老年人等特殊群。改革開放后,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制的確立,服務業的迅猛發展,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以及獨生子政策的推行,我國家庭結構和功能、家庭員的社會關系及其觀念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單一的家庭養老模式越來越式微,社會化養老模式迅速發展起來。

各種社會化的養老模式層出不窮,其中主要養老模式包括居家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基于上述三種模式又衍生出其他不同的養老模式,例如以房養老、以地養老、虛擬養老、醫養結合養老、金融養老、異地候鳥式養老等。居家養老是指在可以得到各種社會化資源的支持和幫助的前提下,老年人在家養老。社區養老是指主要針對家庭日間暫時無人或者無力照護的老年人,結合社區服務資源為其提供服務支持。機構養老是指以設施建設為重點,實現其為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功能。

對當前養老模式的反思

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在當前中國社會環境下已經越來越式微,在現代社會中,老年人的養老需要更多的社會化支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作為我國主要的養老模式有其必然及合理,但其在實踐運作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首先,居家養老模式專業欠缺,無法保障老年人整養老服務需求的滿足。目前中國的居家養老服務還停留在家政服務層面,供給基礎薄弱。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嚴重匱乏,專業化服務難以保證;由于我國未富先老的國,居家老年人的支付能力較低,其消費的意愿普遍偏弱,導致養老服務企業經營困難,有些企業表面上看很熱鬧,實際上是依靠政府“輸”維持,一旦政府停止為其“輸”就有可能關門倒閉。在這種形之下,很多居家養老服務企業顯然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居家養老也由此面臨尷尬境。

其次,社區養老資源碎片化嚴重,無法實現資源有效整合。近年來,國家投了大量的資源,以完善社區養老配套功能建設,尤其是配套建設日間照料中心,但其收效甚微。大部分日間照料中心由于專業條件不足以及本過高,只能提供一些簡單的娛樂活,而并不能真正滿足老年人的剛養老服務需求,因而也就無法獲得合理的回報。不敷出的經營狀況,導致很多社區養老項目最后都被迫改作它用,社區資源整合也無從談起。

最后,機構養老建設本過高,資源配置效率低。機構養老的優點在于能夠為老年人提供專業化服務。雖然這種模式對于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言可以說是舉足輕重,但是其缺點也很明顯——機構建設一次本較高,而其所能照顧的老年人數量又十分有限;大部分機構都是建設在郊區,超出老年人原有生活半徑。因此,整來看,目前機構養老的資源配置效率較低,只能滿足部分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

融合式養老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融合式養老模式的提出在現代社會,養老實質上是個達到一定自然年齡后,按照社會職業分工的制度安排,退出其職業生涯,并且以此為前提所進行的一種日常生活實踐。這里的核心涵在于,人的整個生命歷程呈現出一定的周期,各個階段有其相對的特點,但人的整個生命歷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