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虹口區積極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繼續推進新時代“楓橋經驗”,并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不斷推“三所聯”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向更深層次發展。作為其中一所律師事務所的大律師事務所,在該機制中扮演著普法釋法的重要角。律師對于“三所聯”機制的優勢以及在社區調解中的會如何?記者采訪了參與廣中路街道“三所聯”的上海市大律師事務所李福生律師,聽聽他的見解。

李福生律師自今年5月加“三所聯”機制以來,每周三下午都在居委會值班接待居民。憑借認真負責的態度,李律師贏得了許多居民的贊賞和支持,咨詢量也逐漸增加。廣中路街道的老舊小區較多,老齡化程度高,律師將專業法律咨詢送到居委會,減輕了老年居民奔波的困擾。李福生的咨詢時段總是被提前約滿,自今年5月以來已經接了54次法律咨詢。在接待過程中,李福生逐漸發現,老百姓確實需要“三所聯”這樣一個平臺,“很多矛盾沒有大到要訴諸法院,但又確實亟需做好責任界定,讓他們能評估自己要承擔的責任,盡快做出決策。”他提到了今年9月參與調解的鄰里水紛爭。新村的一位居民反映,每當樓上使用水時,家就會水,已經持續了兩周。樓上的業主表示,房子是出租的,租客也曾反映水問題,但無法確定水是總管道還是更高樓層的問題。了解況后,李律師向雙方分析并釋法:水是客觀事實,但水原因不明確,因此責任也不明確。當務之急是找到水原因,然后解決責任問題。經過調解,雙方達共識,樓上的業主同意敲開墻面,檢查水原因,并明確責任。“居民之間存在許多矛盾,雖然不大,卻很急。比如水問題,如果一直拖延解決,會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律師從法律角度解釋況,協助各方保留證據,使得類似事件得以解決。

廣中路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過去,調解員往往是單獨進行調解。由于缺乏法律專業知識,導致很多調解進展緩慢,無法取得進展。”現在廣中路街道的“三所聯”已經組了一支由11名律師組的團隊,使社區工作者不再被,更有底氣。“‘三所’各司其職,調解員主要,安當事人的緒。律師則主要解釋法律,闡述法理,大家共同努力。”這也是李福生的會。作為第三方的律師,他能夠客觀公正地判斷責任,派出所作為行政機關有權威和可靠,居委調解員對社區況了解充分,與居民有親近,三方的存在都是必不可的。不久前,水電路某小區的一對兄妹因房屋產權糾紛請求“三所聯”進行調解。弟弟認為,父母曾用存款為姐姐購買了一套使用權房,所以姐姐不應該再有水電路房屋的產權。“從法律角度來看,姐姐是房屋的共有人之一,如果訴諸法院,弟弟的訴求是很難實現的。”在這類家庭糾紛中,法律顯示出其局限,“雙方是兄妹關系,不同于陌生人,要考慮到親、過往歷史以及實際居住況等因素。”目前,“三所聯”正以“法理”和“理”相結合的方式,繼續推該糾紛的解決,爭取使家庭財產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參與“三所聯”也給李福生帶來了與以往不同的驗。在理案件時,訴訟律師往往站在某一方的角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然而,在“三所聯”中,律師更像是一名法,以不同當事人的角度進行思考,為居民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近年來,廣中路司法所不斷推“三所聯”工作機制的落實,已初步建立了遍布轄區的“三所聯”網絡,并打造了星羅棋布的“三所聯”陣地。今后,廣中路司法所將繼續堅持網格化推進“三所聯”工作的總思路,進一步促進“三所聯”與網格化片區治理的深度融合,努力構建“綜治中心+城運中心”雙平臺共融,以及“三所聯+網格治理”雙引擎發力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力爭在廣中路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