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大字不識幾個,現年72歲的余曉芹如今在位于秦嶺北麓的西安市鄠邑區石井街道蔡家坡村已經是一位人尊敬的文化人了。11月23日,的冬日里,余曉芹又開始唱心中刻下的快板:“門外的喜鵲喳喳,院學生到我家,廣闊天地顯手,建設農村現代化……”站在黛瓦白墻的民居前,周圍散布著各種雕塑、繪畫,與樸素的鄉村景相輝映。

2018年夏天,西安院的師生在蔡家坡村發起了一場以“忙罷會”為主題的藝節,這標志著“關中忙罷藝節”的開幕。隨著藝的風吹過鄉野,從蔡家坡到整個鄠邑區,一場更為宏大的鄉村“改造”實驗開始了。如今,已經過去了5年,鄠邑區通過持續整合資源,以“藝鄉建”為核心,培育了多種文旅產業,推文旅融合發展、文明素養提升以及鄉村人才引育,不僅打開了城鄉雙向流的新通道,也為鄉村的文藝復興探索出了一條發展之路。

余曉芹是土生土長的蔡家坡人。當第一屆忙罷藝節在村里舉辦時,于生活中最低谷的時期,家庭變故和疾病的折磨讓對生活失去了興趣。然而,當采風的大學生走進的家門,和聊起村子里的點點滴滴時,年輕人的創造力讓到了村里久違的活力,也讓對藝產生了好奇。于是,開始參觀藝展覽、觀看話劇和音樂會,村子也因此變得熱鬧起來。余曉芹對這些年輕人始終懷有激之。雖然不識字,但把自己想說的話編了快板,刻在了心里。今年的忙罷藝節上,也站在了舞臺上,從旁觀者變了鄉村藝的創作者。

在關中藝合作社的二組,西安院的青年教師崔凱敏表示:“‘泥土里’的農民們不談藝,但藝不在。”崔凱敏是首屆忙罷藝節的策劃者之一。在過去的5年里,他每年有一半的時間住在蔡家坡村,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藝家們一起觀察和參與村莊的建設。在他們看來,村子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藝的一部分。他們在河道里發現了一塊鳥形的石塊,年輕的藝家王思順將其放大后,打印3D模型,放置在河邊,取名為《啟示》;合作社收養了一只流浪貓,研究生張靖和隋雨荷以它為原型,設計了一個巨型氣袋玩偶;已退休的村支書王巖的畫像被繪在一整面山墻上,他手捧著一把“戶太八號”牌子,笑得很開心。

今年的忙罷藝為全國優秀群眾文化品牌案例。目前,鄉村有200多名藝家和青年創作者常駐創作,32件藝作品和6萬平方米的壁畫已經完。對于余曉芹和其他村民來說,藝已經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在拍攝忙罷藝節紀錄片時,導演馮勇問一個村民什麼是藝,村民用地道的關中方言回答:“割麥,就是藝!”

在首次踏足栗峪口村13個月后,來自廣東的阿喵和阿豪在鄠邑區民政局登記結婚。阿喵是廣州學院的畢業生,曾經開過壁畫公司、家政公司,甚至還有一家餐飲連鎖店。去年7月,阿喵為忙罷藝節繪制壁畫而來到栗峪口村,逐漸被秦嶺北麓濃郁的藝氛圍和純樸的鄉土生活所吸引,同時也找到了。如今,阿喵和阿豪的“阿喵茶餐廳”為了著名的網紅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村里品嘗廣式早茶。咖啡館、茶餐廳、機車營地、面館、涼皮店和民宿等多種業態在村道兩側錯分布。藝讓鄉村煥發出生機,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和鄉村正在逐漸彌合和重構。阿喵和的朋友們給村子起了個新名字——“剪鴨村”。這個名字是“減村”的諧音,意味著在這里沒有城里人和村里人的區別,只有對多元生活方式的共同驗。

為了進一步激活“藝鄉建”的活力,鄠邑區投資2.5億元,對11個村莊及周邊區域進行綜合改造提升,擴大公共服務空間,增強鄉村承載力。蔡家坡村、栗元坡村和栗峪口村等村子還聘請了來自中央院和清華院的“藝村長”,長期為鄉村藝發展提供支持。截至目前,蔡家坡村的旅游從業人員已達到200余人,年旅游綜合收超過1400萬元,村集經濟收從2018年的21.6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約80萬元。今年的關中忙罷藝節設置了終南戲劇節、大地生態藝節、社區藝計劃和中國農民畫雙年展等文化活,吸引了超過200萬人次的觀展游客。

在栗峪口村的“土錘”咖啡館里,年輕人聚集在一起,品味著咖啡,著鄉村的寧靜。45歲的咖啡師宋迺紅練地作著咖啡機,一杯現磨手沖拿鐵很快就完了。這里的下午茶套餐包括了綠辣子炒蛋和農家手打鍋盔,充滿了鄉土氣息。雖然離西安市中心有些距離,但每個月都有上萬人來到這里品嘗由宋迺紅和的團隊制作的咖啡。一年前,們還是一群與小麥和玉米打道的農村婦。去年10月,王繪婷將廢棄的石廠改造了“土錘”咖啡館,這個土洋結合的名字展現了鄉土的韻味。王繪婷相信,鄉土氣息能喚醒鄉村的生命力。栗峪口村每年接待游客超過30萬人,鄉村旅游產業總收超過200萬元,村里的就業機會也給了100多人。8號公路連接了秦嶺北麓生態保護區的多個村莊。“以文藝的方式參與鄉村建設,激活人的個價值和鄉村資源價值,為鄉村帶來綠、活力和時尚。”鄠邑區委書記李化說道。

阿喵、王繪婷等人只是眾多“鄉創客”中的一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秦嶺北麓的鄉村創業。咖啡館、文化茶室、創意餐廳和品民宿等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充滿藝氛圍的“鄉創空間”不僅富了人們的思想,也增加了人們的收。今年9月,鄠邑鄉村創客市集在栗峪口村正式舉辦,進一步促進了資金、技和人才等要素向農村的聚集。

今年的忙罷藝節上,余曉芹站在廢棄的磚窯改造而的終南劇場中央,又一次唱起了心中的“歌”。而在田野上,農民們正在收割麥子。藝鄉建讓農村煥發出蓬的生命力,傳統意義上的城市和鄉村正在逐漸彌合和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