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莆田11月15日電(記者 袁秀月)福建省莆田市新度鎮坂村原黨支部書記鄭仁明,現年71歲,回憶起以前經歷的水患仍歷歷在目。他說:“那時候村民們常常提心吊膽,種糧食是靠天吃飯,就怕臺風多、下雨多。水患影響,那時一畝地的稻子通常只能收兩三百斤,村民還不敢往地里種其他經濟作,就怕一發洪水給淹了。”這些洪水來自莆田市的“母親河”木蘭溪。

木蘭溪水源富,但由于彎多且急,河道狹窄,地勢低洼,經常給周邊地區帶來災害。北宋年間,木蘭陂的修建徹底改變了南北洋平原的狀況,但水患并沒有消除。莆田市邀請國權威水利專家,經過多重論證與技試驗,終于為木蘭溪找到治理良方。2003年,木蘭溪裁彎取直工程完,原來16公里的行洪河道短為8.64公里。2011年,兩岸防洪堤實現閉合,洪水歸槽,防洪標準大大提升。

經過幾十年、幾代人的不斷努力,木蘭溪畔正迎來蛻變。曾經的“水患之河”,為當下的“生態之河”“發展之河”“幸福之河”。村民們再也不用擔心水患了,想種什麼種什麼,而圍繞木蘭溪的綜合治理也有了新方向。玉湖新城的開發建設為莆田規劃了7532畝的用地,學校、醫院、商場、育活場所等各類公共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木蘭陂也已建為風的親水公園。當前,木蘭陂正努力打造國家5A級旅游景區,集產保護、生態修復、水利科普、多維驗于一

林國棟,77歲的莆田市城廂區下黃村原村委會主任,回憶起小時候的水患,他說:“有次發大水,在撤離的時候,因為水太急不慎翻船,好多人落水中。當時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大木桶,一是用來腌咸菜,另外就是等發洪水的時候可以當做運輸工,把老人孩子裝進木桶里送到安全的地方。”自從木蘭溪治理之后,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人們可以在木蘭溪邊運,有跑步的、打太極拳的、跳廣場舞的等等。更有人專門騎自行車來這里騎行、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今年多個臺風登陸我國,莆田也沒有發生大水。水患已為過去,木蘭溪為一條聯系城市與山水的綠紐帶。

11月11日,“江山如畫”網上主題宣傳活在福建武夷山啟,標志著莆田木蘭溪的功治理和發展進了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