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職業發展是一個有著明確階段任務的過程。前不久我分了一張關于職業任務圖的圖表,提醒大家在適當的時間完相關任務,可以加速職業發展的速度。當大家看到這張圖時,都覺得有了一個地圖,仿佛恍然大悟。然而,幾秒鐘后,大家又開始到困——我已經35歲了,卻還沒達到某些要求,怎麼辦?我已經30歲了,我還沒有做到某些事,怎麼辦?我已經25歲了,這個年齡應該做些什麼呢?當我看到有人在25歲開始擔心自己的年齡時,我就知道有些事不對勁。事實上,人們之所以來咨詢或上你的課,正是因為他們在職業方面到困。在這種況下,給他們展示一個標準甚至是完的圖表,就像給一個生病的人展示斯瓦辛格的照片,告訴他們看了這個照片就不會生病一樣。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只會增加他們的困擾。所以我計劃修改這張圖,將理想的路徑改為大部分人能夠達到的路徑,讓大家到更加安心。至于年齡,我打算模糊理——畢竟,人生沒有一條直線,不是每個人每個行都能做到完。但是,這也迫使我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我們與“標準”的關系?在年輕時,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與哈佛孩劉亦婷以及別人家孩子的關系?在現實中,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與“騰訊員工基本人均工資82w”、“35歲以上不考慮的崗位”以及“人生一定要讀的xx本書”的關系?
02 對于標準這件事,一直以來有兩種努力方向:一種是努力靠近標準,一種是盡量保持自洽。比如說,我重超標。如果選擇努力靠近標準,就要全力以赴讓重回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BMI指數范圍。這個數據是經過對亞洲人的調試得出的,也是健教練們推薦的方向。從飲食、睡眠到減脂和增,都有各種方法可供選擇。另一種努力方向是解釋為什麼自己重超標,也有很多方法可以選擇。首先,可以告訴自己我并不算胖,只是超重,這樣會讓自己更舒服。其次,可以說重超標是因為傳,想起了自己胖胖的親戚。還有人說要與自己的和相,要謝它們……中年人應該是圓潤可的,我一邊按著自己的抬頭紋,一邊著自己的肚子,覺得非常幸福。這兩個方向哪個是正確的呢?在過去的30年中,顯然更多人選擇了靠近標準的方向——外在指標遠比在指標重要。在一個快速增長的時代,大家的經驗相對較,但問題卻很多。實際上,沒有人能夠給出確切的答案,怎麼辦呢?通過行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比如說企業該如何組織,誰知道呢?整個中國的組織發展周期還不到10年,本無法確定什麼是好的、什麼適合自己。這個時候,標準無疑非常重要,如果沒有標準,就無法找到方向。這也是為什麼企業培訓市場基本上都是以名企為主。我認識一個講領導力的人,他的課件幾乎沒有變化,只是標題改了一下:如何向GE、IBM、田、阿里、華為、我軍隊學習領導之道。但是,這些年來,大家的經驗越來越富,經歷了幾個大周期,逐漸開始理解自洽也很重要。即使阿里、華為、我軍隊再好,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如果你沒有馬云的召力,任正非的定力,與我偉大的軍隊創造者相差太遠(本就不可能!),那麼每個人都需要找到自己心的安寧。
03 最好的人生狀態是心安理得。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思考,我似乎有些明白了大致的發展規律:在定目標的時候,要以標準為方向,同時也要保持自洽。否則,就無法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以自洽為標準,以標準為刻度。如果一味地用標準來折磨自己,本無法堅持下去。兩者需要不斷調整,最終我們會達到一個“心安的目標”。心安的目標是滿意度最高的,但不一定是滿分。比如重,我可以努力靠近標準重76kg,但當我達到82kg時,我也會到滿意。畢竟,我并不是靠臉吃飯的明星。(請在評論區告訴我我靠什麼吃飯!)而在從88kg減到84kg的過程中,我也需要給自己一些自洽,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到快樂。因為每天都很忙碌,如果不開心本無法減。同樣地,對于職業發展,當然在35歲之前完一些任務很好,但如果現在已經40歲了,那就從現在開始朝著更好的方向調整,給自己設定一個讓自己滿意而不是完的目標。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還需要給自己打氣——早上學到新的知識,晚上心安理得眠。如果我做到了……,我就會心安了。這有點像城市遷徙的過程——小時候,每個人都夢想著看天安門,住在二環金融街。等到真的來到那里時,經過綜合考慮競爭力、生活本、個人格、未來機會、城市變遷、父母況……最終人們像水一樣離開,分散在從二環到六環,甚至各個城市的地方,找到每天早上想做的事,找到晚上心安理得的家。這樣一來,古人所創造的詞語真的很妙,最好的人生狀態就是心安理得。“理得”是外在科學,而“心安”則是在的自洽;“理得”是科學,而“心安”則是一種魔法;“理得”是別人的樣子,而“心安”則是自己的節奏。心安理得是一個從標準開始,通過自我調整,最終找到自己與世界關系的故事。因此,我最終為了這樣一個咨詢者:這種狀態是正常的,你已經很努力了。從今天開始,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下面這個標準也許會給你一些參考。然后,我再拿出這張圖:這就是我的心安理得。在閱讀完本文后,你有哪些目標可以調整到“心安理得”的狀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