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月28日消息(記者陳鏘)“‘家有一老猶有一寶’,老人是家庭的中心,也是社會發展的見證。關與尊重老齡人口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德。”陜西省政協委員、鄉村記憶主題雕塑館館長李小超表示,隨著城鎮社會的加速發展和技更新,老齡人群在當前城鎮社會生活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他們值得被看見與重視。據數據顯示,當前我國低齡老人總量保守估計已達1.5億,在第七次人口普查時,陜西省60歲及以上人口為759.12萬人,比全國(18.7%)高0.5個百分點。

1月13日,通運輸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工作的通知》,旨在進一步加強適老化無障礙出行服務。結合《通知》提出的五方面任務要求和陜西實際,李小超提出兩方面的建議,解決當前城鎮發展過程中公共教育場所的適老化問題。

他提出在社會公共教育場所中加強適老化無障礙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公園、廣場、博館、民俗社、藝館、館等公立(或私立)便民場館等公共教育場所不應以年齡為界限,當老齡人口前去參觀時,應有相適應的大到可供椅上下的緩坡、電梯、安全扶手、警示標語,小到場館椅及適老化品儲備等基礎適老設備均需做到可配套、可同步,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定期優化與更新。

此外,在基礎適老設施完備的基礎上,助“老”融、與“老”同樂也是重要的。作為重要的社會公教文化場館要專為老年人群設置大字號版本的服務導覽、宣傳手冊,作指南,開展適老化的講解服務等,加速老年人參與程度。以相適配的公教主題拉近場所與老齡群距離,設立老年志愿者服務崗位,或是設置老齡主題的公教活,讓老齡群為事件主角,為老年人搭建起休閑生活、興趣互助的社平臺。

“老齡社會的到來意味著公教場所應承擔起更多的適老為老工作,全方面、多角度地提供更完善、更專業、更人化的服務是其未來的責任與義務。”李小超表示,“伴隨老齡人口數量的增多,讓老齡群據自擅長,更好地富老年生活,與社會發展互惠互利是實現長效穩定發展的趨勢。公教場所配備相適應的適老建設則為一切的前提,因此建議各級人民政府及各承辦單位要分派專屬領導督辦此項工作,并由分管領導對工作進行組織部暑、檢查督促、審核把關。”更多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