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法院最近功執結了一宗合同糾紛案,涉案的被執行人李某因拒絕償還94萬元欠款而被執行。法院通過靈活運用執行強制措施,最終功解決了這一案件。

據生效判決,李某應向申請執行人某食品公司償還欠款94萬元。然而,李某以資金周轉張為由多次拒絕履行義務。食品公司遂向江海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執行法多次嘗試通過系統查控李某名下的財產,但均未獲得任何進展。甚至面對執行法的多次電話催促,李某屢次拒絕配合執行工作,甚至玩起了“失聯”的把戲。

然而,正當案件執行進僵局時,執行團隊收到了一條執行線索,稱李某是某直播平臺的網紅“帶貨”博主。深挖掘后,執行團隊發現在本案執行期間,李某仍然公開進行直播“帶貨”和頻繁開展易活,銷售金額高達數十萬元。

確認了這一線索后,執行團隊迅速制定了執行方案,依法向涉案直播平臺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對李某直播賬號的錢包功能實施凍結、截取等強制措施。并向李某發出《督促履行告知書》《涉嫌拒執犯罪預告書》,明確告知其拒絕配合法院執行的法律后果。

這一舉措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李某主打來電話承諾一次全部履行94萬元支付義務。江海法院遂解除了對李某直播賬戶的凍結措施。食品公司也確認李某已經全額償清94萬元欠款。

江門法院在這起案件中充分展現了善意文明執行理念,通過靈活采取措施,在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促進矛盾糾紛實質化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