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園社區居民程阿姨笑呵呵地說:“我家在3層,以前樓上經常水,好些年了,天花板上都是一塊一塊的。現在多好,不水了,大家都舒服。”這是程阿姨對居住環境的變化的。長青園社區22號樓,建于上世紀90年代,20多年來,老樓出現了種種問題,給居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不便。2021年,這棟樓及24號樓被列第一批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改造意愿麻麻地列了十多項,其中上下水改造是排在首位的。

上下水改造是蔽工程,改造過程中會對居民家里的櫥柜、瓷磚等造破壞,因此一開始只有部分居民表示同意。為了打消居民的疑慮,改造項目以22號樓5單元作為戶改造的樣板間,實地展示完工效果,最終居民們對上下水改造的同意率大幅提升。

除了上下水改造,小區公共區域雨污水管線也進行了改造,同時還提升了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如安裝了電自行車充電樁。這些改造工程由引的社會資本方——首開集團出資,出資額約170萬元。改造后的小區不僅在暴雨天沒有積水問題,底層住戶家中也沒有發生返水,居民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為了更好地延續改造果,經過業主大會共同表決,長青園22號樓、24號樓引了首華業,簽訂業服務合同,提升業服務水平。東城區還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完320個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并堅持改造與管理同步,形長效機制。

這篇文章描述了長青園社區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通過上下水改造、公共區域雨污水管線改造等措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社會資本的參與也為老舊小區的改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得改造果得到更好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