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當前,共和新路街道正在全面落實聯系服務群眾“零距離工程”,通過增強黨員群眾自治共治的“鄰聚力”,提升破解基層治理難點的組織“凝聚力”,并堅持解決問題的本導向,形解決難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唐家沙居民區是典型的老舊居住小區,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近年來,隨著老齡人口比重逐年上升,加梯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給老房加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建設難、管理難、資金分攤難等諸多難點,往往讓不想加梯的居民而卻步。針對居民的“急難愁盼”,唐家沙居民區黨總支通過“三力”工作法,打開老房加梯工作新格局,讓“一鍵直達”的幸福生活惠及更多居民,為“老小區”就“新期盼”。

唐家沙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騁表示,“年輕人可能覺不到,但對于老年居民來說,每天外出買菜、看病、散步,上下樓梯都是一道坎,因此加梯這件事一定要解決”。作為百姓生活的民心項目,該居民區黨總支牽頭搭建協商議事平臺,由街道加梯辦、機關聯絡員、小區業、業委會、熱心居民黨員、樓組長等共同組專項小組,對加裝電梯中涉及到的重大問題進行方向把關和資源統籌。在前期勘察中,專項小組將小區103棟樓棟據加梯可行分為了ABC不同等級。“A等級意味著該樓棟加梯無需過多地改變原有停車位、綠化區域……隨著A到C等級的變化,難度也有所增加。”陳騁表示。

經過深研討,專項小組決定在被評為B級的北寶興路42弄2號樓首先按下加梯啟鍵,“B級意味著加梯可行上有一定的困難,但我們決定迎難而上,越是困難,越是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陳騁告訴記者。

推進老房加梯,樓組長要跑好“關鍵一步”。作為該居民區加梯的“第一樓”,2號樓迅速立包括樓組長、加梯志愿者等在的三人小組,從實從細從快推進加梯意見征詢。通過電話通、上門走訪的方式,在短時間便做通整棟居民思想工作,確保加裝電梯不“卡殼”。2號樓樓組長陸阿姨表示,“即便做通鄰居的工作,‘資金難’也是一個關卡。”“三人小組”在走訪中會向居民介紹公積金提取的方案,居委會也特別提供了公積金專職辦理部門的聯系電話,為居民解答公積金提取的問題。同時,為讓加梯工作進一步“暖起來”,陸阿姨主為有困難的鄰居先行墊付費用,“加裝電梯本來就是暖心事,所以我們在推進的過程中也會互相幫助,加溫鄰里。”

加梯施工遇上“停車難”怎麼辦?作為老舊小區,小區部空間本狹小,再加上加梯施工過程中又不可避免地占用部分公共區域,進而會影響居民的日常停車。為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由居委會、業委會、業公司“三駕馬車”通力合作,加梯專項小組前一步,提前與街道通制定了應急預案。針對2號樓加裝電梯影響停車位的問題,施工前,該居民區與街道、區拆遷辦通協調小區附近的拆遷空地,作為臨時停車場。施工完后,專項小組也提前做好分工和規劃,通過協調優化,巧妙拓寬停車位,小區的機車從原有的“豎著停”,變為了如今的“斜著停”,讓居民對于加梯工作的推進保持“零擔憂”。

截至目前,唐家沙居民區已完既有住宅加梯6部。1部在建。該居民在持續推進加梯的同時,也將進一步研討加梯后續管理工作,讓老房加梯走得更穩、更遠。 上海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