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年終獎的分配中,經理、主任、主管各有所得,但最引人矚目的是老技員老段,他的年終獎竟然只有3000元。這一不公平的現象引起了老王的不滿,他敢于直言,質疑為何自己的貢獻最大,卻拿得最。領導卻告訴他,年終獎是按照職位高低來分配的,職位越高,獎金越多。

老段作為老技員,擁有富的經驗和技能,他曾是基層的神一般存在,機一有問題,老段隨手就能解決。然而,由于缺乏學歷,他的晉升機會一直有限,只能在基層做師傅,偶爾解決機問題。管理層對此看不慣,但又舍不得外請修理,于是老段被縱容著。隨著年齡增長,老段的格變得古怪,他不容忍任何得罪他的行為,甚至故意拖延機修理時間。

管理層也想要培養新人替代老段,但老段拒絕傳授技藝,因為這是他自保的手段。在年終獎分配時,領導考慮到老段很出手,給予了相應的獎金。然而,老段并不接,認為自己對機正常運轉負有責任,應該有更高的獎金。他生氣地請假離開,引起了領導的反

的發展出乎意料,老段請假后,一位寒假工作失誤導致機故障。管理層束手無策,最終只能求助于老段。他拒絕了多次的邀請,最終同意回廠,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段堅持要求年終獎的一半,并拒絕包車,要求領導親自開車去接他。

盡管領導答應了他的條件,但回到公司后,大家對老段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認為他太自私,過于狂妄。這個故事引發了一個問題:對于這樣的老技員,公司應該如何理?年終獎是否真的能夠準確反映一個員工的價值?這個問題引起了對獎金制度和員工價值認知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