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擁有超過1200家老年食堂,為老年人提供“舌尖上的幸福、家門口的便利、錢包里的實惠”。近期,一些老年食堂在廣州城區為了“網紅”,到了年輕人的喜:從寫字樓的白領、逛累了的游客、放學的學生,到快遞小哥、公車司機,紛紛前去錯峰用餐。盡管他們無法政府對老年人的用餐補,但是花10多元解決一頓飯,有菜有有湯,經濟實惠又健康安心,吸引了不年輕人為常客。這種況會不會占老年人的服務空間呢?相反,政府、食堂和老年群都樂見其

2023年10月,民政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了《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行方案》;12月,廣東省和廣州市也相繼就老年助餐服務新方案向社會征求意見。各級政府部門的一系列新政策意在發揮“市場之手”作用,將老年助餐的公益屬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以確保可持續發展。錯峰開放老年食堂對年輕群,正是廣州在老年食堂“公益+市場化”模式上的有益探索——食堂運營收增加了,菜品富好吃了,吸引了更多消費者,實現了良循環。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了引導餐飲企業、養老機構等開展老年助餐服務的措施。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快,各地都在大力推進養老服務系建設。老年助餐服務是該系的重要組部分。廣東提出,到2025年建基本養老服務系,目前全省已建約3000家“長者飯堂”。能否運用“市場之手”構建起高品質、可持續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關系著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也關系著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廣州等城市的探索帶來了一些啟示。

要想辦好老年食堂,就需要在經營上注重細化和規模化。菜品價格不能太高,品質不能太低,這對經營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一方面可以通過提供更細的服務來控制本,另一方面也需要增加客流量。因此,廣州的一些老年食堂開始積極探索“社區食堂”模式,拓展就餐群以提升盈利能力,比如通過心鋪設取餐點以擴大覆蓋人群,推出面向寫字樓的包餐服務、面向家庭的定制服務等。

此外,老年食堂還應該拓展市場化思維,善用市場機制。在廣州,許多老年食堂依托所在的頤康服務中心,打造出一個個“銀齡際圈”,老人們不僅可以吃飯、會友,還能順便做個理療、學學書畫,這也增加了就餐的吸引力。不老年食堂還與社會餐廳、高校或機關食堂合作,探索出了各的服務路徑,比如由社會餐飲機構采取“中央廚房+社區門店”等方式參與服務等。相信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將更有利于找到企業可保本贏利、財政可承、老人能負擔的平衡點,讓更多老年食堂實現良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