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老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德,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卻利用部分老年人防范意識低的特點,編造各種謊言來行騙。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容易為詐騙的目標。本文通過案例揭示了一些常見的騙局。

首先是一種以健康為借口的詐騙。林大爺為了保持健康,加了一家養會所。在一次療養中,會所的技師稱在林大爺的腳踝上發現了一個斑塊,聲稱是某種疾病的早期現,如果不購買他們的產品接治療,可能會導致截肢。林大爺被嚇壞了,花了近18萬元購買了所謂的“救命偏方”。幾個月后,林大爺意識到騙了,報警并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法院判決認定,這兩個技師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了林大爺的財,構了詐騙罪。最終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罰款三萬元。法指出,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打著“養”“長壽”的幌子,通過偽造醫療資質,將沒有科學依據的產品充當藥品進行銷售。人們追求健康長壽是正常的,但應該通過合理的膳食、適度鍛煉等方式來保持心健康,如果到不適,應在正規的醫療機構接科學的檢查治療,而不是迷信所謂的“偏方”。面對花言巧語的推銷,老年人應保持警惕,學會辨別,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藥品和服務,以免損失。

其次是一種以部消息為借口的詐騙。許大娘退休后準備進行投資,去某保險公司咨詢時,被一名工作人員稱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購買一款部理財產品,年利率為8%。許大娘聽后非常心,當場給了這名工作人員8萬元。然而,約定的日子到了,這名工作人員卻沒有兌現承諾,一直推。許大娘發現被騙后報警,才發現這名工作人員本沒有購買理財產品,而是將錢用于個人揮霍,還有其他害者。法院判決認定,這名工作人員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詐騙了許大娘的財,構了詐騙罪。最終被判有期徒刑六年,罰款十萬元,并要退賠被害人的經濟損失。法指出,一些投資者容易相信所謂的“部人”、“部理財”、“部消息”,這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種心態,利用信息差來行騙。由于部分老年人金融理財知識不足,防范意識不強,容易落陷阱。法提醒,投資應該遵循金融市場規律,通過正規途徑,簽訂正式書面合同,如果購買公司的理財產品,應將錢款打對公賬戶,切勿輕信所謂的部消息,以免上當騙。

第三種常見的詐騙是以“幫忙”為借口的。呂大娘的兒子因犯罪被羈押,呂大娘急于救兒子。一名小黃的人告訴呂大娘,他認識領導,可以幫助呂大娘的兒子出來,但需要支付10萬元。呂大娘不加懷疑地轉賬給了小黃。幾周過去了,呂大娘沒有見到兒子,催問小黃后,小黃不斷敷衍,最后將呂大娘的微信刪除,消失不見。呂大娘只好報警。法院判決認定,小黃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了呂大娘的財,構了詐騙罪。由于小黃曾因故意犯罪被判有期徒刑,屬于累犯,且詐騙的對象是老年人,法院對其依法從重罰。最終判決小黃犯詐騙罪,判有期徒刑四年,罰款四萬元,并追繳贓款十萬元。法指出,《關于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往行為的若干規定》對司法人員的行為有嚴格的規定,嚴請客送禮或其他利益。上述案例中的呂大娘正是因為輕信可以“花錢請托辦事”,才落騙子的陷阱,遭了損失。法提醒,遇到問題應該通過合理合法的渠道表達訴求,涉及金錢往來需謹慎,切勿因為僥幸心理而上當騙。

總之,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常見的詐騙,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要遠離不法分子的欺詐,應該增強防范意識,學會辨別真偽,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產品和服務,同時要理投資,遵循金融市場規律,通過正規渠道進行金融易。此外,老年人還應該通過合理的途徑表達訴求,避免因為輕信他人而到損失。